Skip to Content

乳癌

作者: 
邱文彥 醫師
定義

 

      乳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見的癌症,在台灣,民國95年的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民國98年公布)乳癌也是台灣女性癌症(不含原位癌)發生率的第一名,而國人乳癌的易發年齡平均比歐美還少十至十五歲。一般乳癌是由乳房乳腺管細胞或是腺泡細胞經由不正常分裂、繁殖所形成之惡性腫瘤,這些惡性腫瘤除了侵犯局部器官(乳房),更可能轉移到遠處器官如骨骼、肺、肝、腦等,但是乳癌是相對比較容易早期發現的癌症,且早期治療的效果相當好,乳癌的十年存活率平均達百分之六十,第一期乳癌治療後的存活率達百分之八十,零期乳癌治療後的存活率更接近百分之百,一般人乳部有硬塊,往往羞於告人,又害怕切除乳房,而耽誤治癒機會因此早期發現及治療非常重要。

症狀

        乳癌的局部症狀包括無痛性乳房腫塊、乳頭凹陷、乳房外型改變、乳房局部凹陷、乳房皮膚紅腫、潰爛或橘皮樣變化、乳房上有數週無法癒合的傷口、腋下淋巴腺腫大、乳頭有溼疹樣皮膚病變、異常出血或其他不正常分泌物等等。

病因

  乳癌有數種危險因子,包括家族史(如母親或姐妹是乳癌患者)、初經年齡小於12歲、超過55歲才停經、從未生育或超過35歲才生育、偏好高脂肪食物者、不餵母乳者、胸部曾接受放射治療等等,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完全沒有上述任何一項危險因子,且不只女性會得到乳癌,男性也會得到,只是比率很低,小於百分之一。

檢查與診斷

       乳癌容易早期發現,因此平日自我檢查很重要,而延遲治療的原因常常是因羞於告人,且又害怕切除乳房,其實目前只要早期發現,治療乳癌已不一定要失去整個乳房,因此當發現異常時應尋求醫師診療與觸診,必要時安排進一步的影像檢查,其實大部分的乳房腫塊是良性的,最後確診則需要病理診斷證實。目前早期篩檢乳癌的主要檢查方式,主要仍是乳房攝影術而乳房超音波檢查則通常用於被乳房攝影術檢出,或摸得到、卻照不出來的腫瘤做更進一步的評估。目前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針對年滿45~69歲女性每兩年一次免費乳房攝影。

治療

         乳癌的治療有許多種治療方法,要依腫瘤的細胞形態、侵犯程度、癌症期別、手術術式、荷爾蒙受體陽性與否等其他許多因素來共同考量,一般而言,乳癌以手術為主,手術又分乳房保留術(針對局限性的乳癌,保留大部分的乳房)、乳房完全切除術(不適宜乳房保留術者,之後可考慮乳房重建術),手術後須依腫瘤大小與淋巴節轉移與否決定是否進行後續的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尤其是接受乳房保留術的患者,都需要接受放射線治療(屬於局部治療,副作用輕微,主要為暫時性的皮膚反應),除此之外,依病患期別與賀爾蒙受體陽性與否,有些病人還可接受抗雌激素療法(anti-estrogen therapy)。

衛教資訊

        乳房放射治療期間,急性的放射治療副作用在治療之後期才會產生,主要為局部皮膚反應,在治療完成後約二星期左右便會逐漸恢復。

    大林慈院之乳癌團隊包含一般外科、放射腫瘤科、血液腫瘤科、影像診斷科、病理科及相關之治療團隊,定期舉行多科團隊會議,討論病患病情及制定治療計畫,分析特殊案例或復發個案,並持續追蹤治療之病患,以提升治療品質,改善病患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