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
2013-04-16
癌症久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一名,每年新確診罹癌病患近9萬人,其中約4成病人會選擇放射線治療。不過,醫師表示,傳統放射線治療的期程較長、創傷性高,而新式「立體定位放射治療」的精準度相對較高、副作用更低,可大幅提高腫瘤控制率,適合早期肺癌、肝癌與攝護腺癌,或身體狀況不適合接受手術的病人。 全身性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可提高腫瘤控制率,降低傳統手術治療和放射線治療所引發的副作用。(圖片提供/大林慈濟醫院) |
林宏益醫師表示,「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是一項極精準放射治療技術,整體物理性誤差值小於0.1公分(<1mm),以往受限於固定性,僅使用於治療腦部腫瘤,但近幾年治療儀器及技術進步,已可治療大部分顱外腫瘤。常見的癌症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切除、化療和放射線治療等。大林慈濟醫院光子刀中心主任、放射腫瘤科醫師林宏益表示,手術需要住院、創傷較大且恢復期較長;傳統的放射線治療是分多次治療,每日給予較低劑量,整體治療期程較長。相較之下,新式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因腫瘤控制精準度提高,單次使用劑量較低,治療次數少,對周邊正常組織的傷害較少。整體治療期程大幅縮短,成為另一種可行的替代性治療方案。
尤其若使用快速弧形放射治療 (銳速刀) 配合呼吸調控電腦斷層技術(4DCT),可讓治療更快速、精準,一方面提高腫瘤控制率,另一方面則大幅降低正常組織的副作用。
醫師表示,目前全美國際放射腫瘤醫學會已將全身型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技術列為常規治療方式之一,適用於早期肺癌、肝癌與攝護腺癌,或是身體狀況不適合接受手術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