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肝癌

作者: 
邱文彥 醫師
定義
    肝癌是指由正常肝細胞轉變而來的惡性腫瘤。 國民健康局98年公布的台灣95年度十大癌症發生率顯示,肝癌是台灣男性癌症發生之首位,而對於女性,它也高居第三位。罹患肝癌的高危險群以三十五歲以上成年人為主,尤以男性居多。
症狀

       最早期的肝癌幾乎沒有症狀。如果出現症狀,最常出現的症狀有腹部飽漲、胃口不佳、發燒、疲累、噁心與嘔吐、黃疸、腹水、腹部疼痛、上腹部摸到腫塊。但是當肝癌出現症狀時時,多數已非早期,因早期大部份沒有症狀,因此高危險群民眾如BC肝帶原者應接受定期檢查。

病因

    B型肝炎、C型肝炎、肝硬化、酒精、黃鞠毒素、血色素沈積症、鐵沉積、自體免疫疾病等等,均和肝癌的發生有關。其中比例最多的就是B肝及C肝。 BC肝炎帶原者,每年有十到二十分之一的機率轉為癌症病患。B肝引起的肝癌,男性佔八成左右,4060歲最多,也有不到10歲的。C肝引起的肝癌,男女差不多,多50歲以上。而肝炎帶原者同時有酗酒習慣,發生肝癌的危險性則更高。另外儲藏不良的花生、玉米等因氣候潮濕易生黴菌其中以黃麴毒素致癌力最強。

檢查與診斷

    目前肝炎帶原者建議定期作超音波檢查及血清肝功能與甲型胎兒蛋白檢查。而當發現腫瘤時的確診,則包括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導引切片的病理診斷或是臨床的影像(例如電腦斷層攝影或核磁共振或血管攝影等)與血液學檢查(甲型胎兒蛋白)的臨床診斷,治療後的後續追蹤也以以上幾種影像與血液學檢查檢查為主。而肝癌增長速度因人而異,最快一個月增加一倍,最慢一年才增加一倍。目前建議健康之B型肝炎帶原者每年篩檢一次,慢性肝炎者每半年篩檢一次,已經肝硬化者,則每三、四個月篩檢一次。

治療

    肝癌是一種實質的腫瘤,治療在可能的情況下以手術為第一選擇。肝癌在五公分以下用手術切除有較佳的效果,所以手術要成功,必須是早期的肝癌。第二選擇尚有動脈栓塞法、動脈化學藥物療法、腫瘤酒精或醋酸注射法及使用微波、射頻等之局部熱凝、燒灼療法。當不適用以上療法或腫瘤已侵犯肝門靜脈或下腔靜脈時則以放射線治療。治療方法的選擇須視病人的病情與殘存肝功能與身體狀況來個別決定。通常手術條件必須限制沒有轉移沒有侵犯大血管沒有肝衰竭,剩餘的肝夠用等。酒精、醋酸注射與熱凝、燒灼療法則一般限制:必須小於5公分,或腫瘤小於3顆且每顆小於3公分,沒有太多腹水沒有轉移沒有侵犯大血管血液凝固正常。至於肝動脈拴塞則必須沒有侵犯大血管沒有肝衰竭血液凝固正常。當發生肝門靜脈或下腔靜脈侵犯時或已遠處轉移時則須放射治療介入。目前則還有其他一些治療方法還在發展中,包括肝動脈拴塞合併放射治療或標靶藥物合併放射治療等。

衛教資訊
    關於放射治療的副作用,通常在治療之中後期才會產生,程度則因人、肝硬化程度或治療方式的不同會有些差異,比如疲憊、肝功能升高等,因目前放射治療技術的進步,副作用已不常見,但治療期間仍須每周門診追蹤觀察。
 
    大林慈院之肝癌團隊包含肝膽內科、肝膽外科、放射腫瘤科、血液腫瘤科、病理科、影像診斷科及相關之治療團隊。定期舉行多科團隊會議,討論病患病情及制定個別病患適宜之治療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