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淺談老人失智症

作者: 
蕭雅尤 醫師
        王伯伯最近發現自己記憶力不好,常常忘東忘西,更嚴重的是,他每天經過巷口商店都會買一包水餃,回家後才發現冰箱裡一堆水餃。一向開朗的李奶奶,最近卻跟兒子媳婦說,每天晚上都看到已過世的先生回家坐在她的床邊,李奶奶說得像真的,子孫們卻都嚇壞了
 
        如果家中長輩出現類似情形,有可能是得了失智症.……
       
        失智老人早中期不單單記憶力減退、忘東忘西、行為能力下降,更常有妄想、視幻覺及聽幻覺、遊走等行為出現…
 
 什麼是失智症?
 
        想像人的大腦是一部精密的電腦,我們所有的內在思考與外在行為,像是記憶、思緒與行動反應,都是它的重要功能。失智症就像是電腦的硬碟慢慢出現壞軌,當損害的區域逐漸擴大而無法修復時,患者就會逐漸產生各式各樣的症狀及功能退化。
 
        失智症其實不是一個特定的疾病,許多疾病都會造成失智症的表現,可能是不可逆性的疾病,包含最為人所熟知的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路易氏體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血管性失智症等,也可能是治療後可改善的疾病,如:常壓性水腦、維他命B12缺乏與甲狀腺功能低下等。
                                                                                   
 誰比較容易得到失智症?
 
        研究顯示,年齡增長,得到失智症的機會會逐年增加,每增加五歲,盛行率大約增加將近一倍,其他像女性,阿茲海默症家族病史,腦部曾受損,具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的病人,如:高血壓及糖尿病(特別是未有良好控制者),發生失智症的機會比其他人高。
 
 為什麼會得到失智症?
 
        失智症可能的病因,主要分為退化性失智症與血管性失智症。
 
退化性失智症
        老年人在不知不覺中出現失智症狀,家人及朋友也很難清楚說出發病時間,身體檢查也查不出特別的身體障礙,這類病人常被歸為退化性失智症,其中又以下列三者最為常見:
 
 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1906年由德國Alois Alzheimer醫師發現,因此以其名命名,是最常見的失智症。其特性為兩種以上認知功能障礙,主要以記憶功能為主,不會有意識障礙、為一種進行性退化並且具不可逆性。
 額顳葉型失智症 (Frontotemporal lobe degeneration):其腦部障礙以侵犯額葉及顳葉為主,特性為早期即出現人格變化,無法調整行為以致會出現不適當行為及活動;或早期就出現語言障礙,如表達困難、命名困難(無法正確說出物品的名稱)等。
 路易氏體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特性為除認知功能障礙外,重複地無法解釋的跌倒、時好時壞情緒起伏變化大、具視幻覺或聽幻覺、每次發作持續數周至數月。
 
血管性失智症
        為腦血管疾病所引起的失智症,特性是認知功能突然惡化、有起伏現象、呈階梯狀退化,在東方人發生比例甚高。
       
 其他病因
        維他命B12或葉酸缺乏,常壓性水腦症,電解質平衡失調,長期喝酒的酒癮等,以上在老人失智症中佔的比例很低,但若能早期發現,失智症仍可復原。
 
 記憶力怎麼越來越差-我會不會有失智症?
 
        以下為失智症可能出現的十大警訊:
 
 記憶減退影響工作:一般人偶而忘記開會時間、朋友電話,過一會兒或經過提醒會再想起來,但失智症患者忘記的頻率較高,即使提醒也無法想起來。
 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如年輕就開車的司機伯伯現在經常走錯路,廚師不知道如何炒菜等。
 言語表達出現問題:一般人偶而會想不起某個字眼,但失智症患者想不起來的頻率更高,甚至以替代 方式說明簡單的辭彙,如「送信的人(郵差)」「用來寫字的(筆)」等。
 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失智患者會搞不清年月、白天或晚上,在自家周圍迷路。
 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開車常撞車或出現驚險畫面、過馬路不看左右或紅綠燈、借錢給陌生人、聽信廣告買大量成藥等。
 抽象思考出現困難:對言談中抽象意涵無法理解而有錯誤反應,日常生活操作電器,如遙控器、提款機的操作,對指示說明的意思無法理解。
 東西擺放錯亂:一般人偶爾會任意放置物品,但失智症患者更頻繁,將物品放在非習慣性或不恰當的位置。
 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失智患者情緒轉變較快,突然哭起來或生氣罵人,情緒改變不一定有可理解的原因。可能出現異於平常的行為,如隨地吐痰、拿店中物品卻未給錢、衣衫不整等。
 個性改變:一般人年紀大了,性格也會有少許改變,失智患者可能會更明顯,如疑心病重、口不擇言、失去自我克制或沈默寡言。
 活動力喪失:一般人偶爾會不想做家事、不想上班,失智患者變得更被動,原本的興趣嗜好也提不起勁。
 
 失智症有辦法治療嗎?
 
        除了預防並控制失智症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儘早處理可治療的失智症病因外,目前失智症治療仍以減緩病程進展及減輕症狀為主,對於認知功能有幫助的藥物有乙烯膽鹼酶抑制劑,例如愛憶欣(Aricept®)、憶思能 (Exelon®)及利憶靈(Reminyl®)等,以及NMDA受體拮抗劑,例如憶必佳(Ebixa®)及威智(Witgen®)。
 
        其他輔助性的藥物治療主要是針對行為及情緒控制,如抗鬱劑、情緒安定劑及抗精神藥物,都可視患者情況需要來改善其症狀,除藥物治療外,藉由調整生活環境、改變溝通方式、按摩、音樂、寵物治療等,也能改善失智患者的行為情緒症狀。
 
 失智症能預防嗎?
 
        健康均衡的飲食,低鹽、低脂、低卡路里及多動腦是預防心智功能退化的不二法門,規律運動、適度調適壓力,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戒菸並保持心情愉快,也是相當重要。
 
 失智症會遺傳嗎?
 
        大部份失智症患者都屬於偶發病例,只有約5-10%具有遺傳性,這些病患大多較早發病,惡化速度較快,容易出現幻覺或妄想的精神症狀。
 
 家中有失智患者該如何照顧呢?
 
        失智症不僅造成病人痛苦,也困擾其家庭及其照顧者,預防問題行為的發生往往比發生後再處理更要事半功倍,找出容易引發不當行為的事件或情況並加以預防,就能降低不當反應發生頻率。
 
        一般而言,失智症患者照顧原則含:盡量維持病患健康狀況,簡化居家環境及日常活動,了解患者極限、正向鼓勵,適時協助患者,利用患者熟悉的習慣及技巧來幫忙他。
陪伴失智患者不僅需要專業能力,了解失智症相關的知識及照顧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有同理心及持續的愛心、耐心,保持良好的互動,照顧者也需要知道利用社會資源,尋求醫療、經濟、心理及社會支援。
 
        千萬記住,沒有健康的照顧者,就沒有好的照護品質,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喘息對照顧者而言是絕對必要的。
 
 結語
 
        台灣已是高齡化社會,老年族群健康問題將逐漸浮上檯面,我們將來都有可能面對失智老人的問題,唯有真正的了解,加上健康的心態,才能自己或家人面對問題時,將傷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