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膽結石

作者: 
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

定義

定義: 

  廣義的膽結石:指的是膽道系統中有結石,包括肝內膽管結石、總膽管結石及膽囊結石等。一般俗稱的膽結石:指膽囊結石,以下所稱膽結石即指膽囊結石。

1.      膽囊的構造 (附圖)

位於肝右葉下方,是一個長約10公分,寬約3~4公分,總容量約50cc的梨形囊狀器官,主要功能為濃縮、貯存、和釋放膽汁。

2.      膽汁的成份與功能:

每天約有800~1000cc膽汁由肝臟製造分泌到膽囊,濃縮成40~70cc貯存起來, 吃東西後,當脂肪進入十二指腸時,經由荷爾蒙作用,使膽囊收縮、釋放膽汁,活化消化酵素,幫助脂肪的消化。

3.      膽結石的盛行率:

因人種而有差異,以北美洲的印地安人為最高,西方人較東方人有較高之盛行率,但是隨著國人飲食逐漸西化,膽結石的發生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

4.      膽結石的分類:

(1)   膽固醇結石 (cholesterol stones):以膽固醇為主要成分,中有核心,較堅硬,多呈白色。

(2)   黑色素結石 (black pigment stones):成分包括黑色素聚合物、膽紅素鹽及磷酸鈣,呈黑色或黑褐色,好發於肝硬化或慢性溶血性疾病的病患。

(3)   棕色素結石 (brown pigment stones): 其成份為膽色素鈣鹽及膽固醇之綜合體,與膽汁滯留又經感染有關,百分之九十含有細菌。一些寄生蟲感染亦可導致此類結石。

 

症狀

症狀: 

 (1)   無症狀:百分之八十被發現有膽結石者,在過去都不曾有臨床症狀,稱之為無症狀膽結石患者。 通常建議無症狀時,每半年作一次腹部超音波追蹤。

(2)   疼痛:常在飯後感覺右上腹部腫脹疼痛,有時會痛到右肩胛骨及右背部,有時伴隨著噁心,嘔吐等症狀。

(3)   阻塞:膽結石由膽囊掉到總膽管內,因阻塞膽汁流通而造成黃疸、急性膽道炎,產生上腹部疼痛,黃疸、發燒等症狀。

(4)   膽石性胰臟炎: 結石阻塞膽胰管的共同開口,使得胰液逆流回胰臟而形成急性胰臟炎。

病因

病因: 

膽結石的成因:

(1)   膽囊結石與肝功能及膽汁的新陳代謝有關,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有較高的膽結石罹患率。

(2)   膽固醇結石:膽汁內含膽鹽、膽固醇、卵燐脂、水分、電解質和色素,若膽鹽、卵磷脂濃度低下,相對性膽固醇於膽汁中呈現過飽和,就會形成膽固醇結晶而產生膽結石。

(3)   色素型膽結石:東方人較多,與先天肝內膽管構造有異、狹窄、種族因素、新陳代謝疾病、膽道細菌感染、寄生蟲感染、溶血性疾病有關。

膽結石形成的危險因子:

(1)   遺傳:人種不同罹患比率亦有所差異,例如祕魯印地安成人可高達75%均有膽固醇結石,而親人有罹患膽結石者亦有較高的罹患率。

(2)   年齡:年齡越大則罹患率越高,可能是因為膽汁中膽固醇含量較高。

(3)   性別:女性荷爾蒙會導致膽囊排空較差,肝內膽管膽汁的滯留,抑制膽固醇轉換成膽鹽,使得膽汁中膽固醇含量過高。

(4)   懷孕:懷孕後期由於膽囊排空不良,膽固醇結晶殘留,易使結石情況發生。

(5)   新陳代謝疾病:糖尿病人易產生結石,歸因於膽汁中膽固醇分泌過多,及膽囊收縮弛緩。

(6)   飲食型態:糖份高的食物會刺激胰島素分泌,胰島素會使膽固醇增加,導致膽汁中膽固醇處於過飽和狀態,促使膽結石更嚴重。高卡路里、高油脂及精緻醣類的食物,易產生膽固醇結石。

(7)   長期禁食

(8)   肥胖:肥胖或飲食中油脂或膽固醇過多時,容易使膽汁中膽固醇的含量上升,造成膽汁過於黏稠,於是容易結石。

(9)   經常誤餐:使得空腹的時間延長,膽囊長時間處於舒張狀態,膽汁在膽囊內儲存時間長,會過度濃縮,膽固醇析出而增加結石的發生率。

檢查與診斷

檢查與診斷: 

(1)   X光攝影:只能診斷約10% 的結石(鈣化程度較明顯者)

(2)   腹部超音波:診斷率可達90%~95% 左右

(3)   電腦斷層攝影:非最好的診斷方式,但可用來評估結石鈣化的程度

治療

治療: 

(1)   傳統開刀:傷口較大,須住院7~10天,傷口需2個月才能完全恢復。

(2)   腹腔鏡切除術:傷口小,僅須住院2~3天,傷口約兩星期即可完全恢復

(3)   口服膽鹽藥物溶解治療:所用的藥物為 urso-deoxycholic acid(UDCA)chenodeoxycholic acid (CDCA) 兩種,藥理作用為降低膽汁中膽固醇的濃度,以利於溶解,治療期約一年半至兩年,有效率為40%~60%,但即使膽結石有效溶解,仍有50%的機率會在五年內再度出現,前兩年約有每年10%的人結石會再復發。須為膽固醇結石,無明顯鈣化,小於0.5cm以下,且膽囊管功能良好者。東方人因膽固醇結石較少,此項治療並不適合。

(4)   膽囊接觸溶解法:在超音波指引下,將一根針由皮下穿肝直接刺入膽囊,將乙醚溶液注入,膽結石大約在4~16小時會溶解,針大約在2~3天內拔除,不過也只能溶解膽固醇結石。

(5)   體外震波碎石術:膽石不容易被擊碎,就是碎了,也因膽囊管太狹窄,而膽汁流量又不像小便那麼多,不能順利的將碎石排出來,而且排出時易併發膽石性胰臟炎。

衛教資訊

衛教資訊: 

  膽結石和個人體質有關,但肥胖、吃太油、飲食不正常經常空腹等都是重要的危險因子。所以要預防膽結石,最重要的是三餐正常,控制體重,避免過多的脂肪攝取。多數膽結石患者是沒有症狀的,多是在體檢時因超音波檢查才發現;但有些患者則會出現右上腹疼痛,大部分是陣,但有時也會持續疼痛,則可能是急性的膽囊或膽管發炎,必須就醫由於膽汁分泌和脂肪消化有密切關係,所以膽結石或膽結石開刀過的患者,在飲食上都應限制油脂的攝取,盡量吃的清淡。

Shar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