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胰臟炎

作者: 
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

定義

定義: 

 胰臟炎顧名思義是指胰臟發炎的情形. 胰臟炎是一種非細菌性發炎疾病,主要是由胰臟本身的消化酵素(胰臟會分泌消化酵素到小腸消化食物)被活化或釋放造成自己破壞自己的情況。於是發生所謂胰臟自我消化的現象造成胰臟及周圍組織的水腫、化膿,壞死與出血。85%~90%急性胰臟炎病人可自行痊癒,少數嚴重病患有高的死亡率。

症狀

症狀: 

 典型的症狀為上腹部或肚臍周圍的持續性疼痛,左上腹會疼痛並常擴散放射至背部。進食油膩、油炸及高脂肪食物或喝酒及採俯臥姿勢時疼痛會更加劇,屈膝彎腰會減輕疼痛。嚴重者可有黃疸,甚至休克及意識障礙。噁心、嘔吐、腹脹皆可能發生。

 

胰臟炎可分為下列幾類:

1.急性胰臟炎:通常的表現是突然急性上腹疼痛、噁心、嘔吐、amylaselipase血液測定質上升。
2.
慢性胰臟炎:通常的表現有慢性上腹疼痛、放射線影響學檢查可看見胰臟鈣化及胰臟外觀上永久的變化;急性胰臟炎經常發作在慢性胰臟炎的患者身上。
3.慢性複發性胰臟炎,這是一種多次似急性胰臟炎之發作,但症狀消失後,胰臟功能會慢慢衰退,常見於酗酒引起之胰臟炎。
5.
亞急性胰臟炎:常發生在酗酒引起胰臟炎患者身上,發作時症狀較輕。

 

病因

病因: 

.過量攝取酒精者,好發中年男性,男大於女
.膽道疾病者(總膽管結石)
.血中高膽固醇值者
.服用類固醇、利尿劑、非固醇類消炎藥
.病毒感染
.接受開心手術治療者
.胰臟受到穿刺傷或
.其他包括:懷孕、原發性副甲狀腺功能過高、尿毒症及腎臟移植。

檢查與診斷

檢查與診斷: 

 臨床上有很多的疾病與急性胰臟炎的症狀極為相似,例如腹腔疾病的消化性潰瘍穿孔、未併發胰臟炎的膽道結石、胰臟癌或腹腔動脈瘤等,胸腔疾病如心肌梗塞、食道疾病或肺動脈血栓等有時也會造成鑑別診斷上的困擾。常見的檢查異常為白血球增加,血糖上升,血清澱粉酵素上升,血清鈣濃度降低。可以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檢查以輔助診斷胰臟炎,假性囊腫或膿瘍。如懷疑膽管結石.,經內視鏡的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或膽胰核磁共振攝影(MRCP)可用來確立診斷。

治療

治療: 

  在急性期,輕度胰臟炎只需支持性的症狀治療或甚至不需特殊治療就可自然痊癒。中等程度的胰臟炎則需住院治療,通常需要禁食以減輕腹痛及腹脹等症狀,並需大量的靜脈輸液以補充因組織水腫所流失的水分,且需止痛劑控制腹痛或抗生素控制可能的併發感染。重度胰臟炎除了嚴重腹痛外,還會有循環、呼吸、腎臟及感染等問題。甚至需在加護病房接受加護治療。較常見的嚴重併發症為休克、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腎衰竭及胰臟膿瘍等。罹患重度胰臟炎時,除了非侵襲性的內科療法,部分病人會需要侵襲性的治療。例如胰臟假性囊腫或胰臟膿瘍的超音波導引下引流或外科引流,壞死性胰臟炎則需外科手術以清除壞死及受感染的組織,否則其死亡率高達20-30%。長期的治療以預防復發為目的,因此須針對可能的病因做根本的處置,例如膽結石引起者應做膽囊摘除,酗酒者應該戒酒,高血脂症者應積極的控制血脂肪濃度。

衛教資訊

衛教資訊: 

  在康復期需採低脂肪、清淡、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之食物,並採少量多餐,尤其應限制脂肪之攝取量。如:將全脂奶粉改為脫脂奶粉、油炸及煎的烹調方式改為水煮或清蒸之方式。盡量避免服用會造成急性胰臟炎之藥物,如:類固醇、雌性素、口服避孕藥等。酗酒者應絕對戒酒。康復出院後46週避免舉重物及過度疲累。

Shar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