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關心您一輩子的財富- 談健康檢查

作者: 
黃慧雅 醫師
A先生,30歲,最近聽到公司裡某位同事癌症過世,A先生開始擔心自己的健康情形,因為自己也有類似那位同事發病前的症狀。於是A先生特地去抽血檢查癌症指數,結果某項指數剛好在標準值上限,在醫師評估與安排下進一步檢查,但卻沒有發現異常,但是這個偏高的癌症指數還是如影隨形,讓他輾轉難眠好幾個夜晚。
 
B小姐,40歲,最近常覺得疲倦,總覺得脖子與肩膀很緊繃,雖然B小姐晚上睡眠充足,可是白天還是沒精神,不放心的她自掏腰包做全身健康檢查,結果所有檢查都正常,但是這樣的檢查結果卻讓她更困惑,她心中嘀咕著「身體明明就有不舒服,為什麼卻檢查不出來,我一定是得了怪病」。
 
        以上兩個關於健康檢查的案例,您是不是似曾相識?從門診經驗中發現不少民眾健康檢查健康觀念並不正確,要不是把健康檢查當作是萬靈丹,要不就是忽略定期健康檢查的重要性,過猶不及,都非健康檢查落實預防醫學保健的本意。
 
 認識健康檢查
 
        在疾病早期尚未出現症狀時,利用適當的篩檢工具(如量血壓、抽血、子宮頸抹片、大腸鏡),可以早期發現疾病或導致疾病的危險因子,經過醫療的適當介入,達到保持健康或限制疾病進展。
 
        醫師們會針對不同年齡層、不同性別、與某些疾病常見的高危險群,建議適合的檢查項目,而不同疾病因為進展速度不一,所需要的檢查頻率也不一樣,有些民眾發現健康警訊時,不是立刻就醫,而是花錢去做健康檢查找答案,其實如果身體已經有狀況,應該立刻就醫,由醫師專業診斷,針對問題安排適合你的檢查,才能快速而正確的對症下藥。
 
 健康檢查的種類
 
        健康檢查一般都需要自費,除非是針對特定對象由政府補助或是公司提供,目前由政府補助的週期性健康檢查包括全民健保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孕婦產前檢查、婦女子宮頸抹片(30歲以上每年一次)、婦女乳房攝影(50歲至未滿70歲每二年一次)、與成人預防保健(40歲至未滿65歲每三年一次,65歲以上每年一次)。 
 
        依照勞工健康保護規則,由公司定期提供的檢查包括勞工一般健康檢查與特殊作業之勞工特殊健康檢查。
 
        常見的自費健康檢查包括學生體檢、婚前健檢、癌症篩檢、與高級住院式健檢,各家醫院或健康檢查中心常會推出特定的健檢組套設計,方便民眾選擇,如肝腎疾病篩檢、腦血管疾病篩檢……等。
 
面對琳瑯滿目的各種健康檢查,究竟該如何選擇?其實最好的方式是與您的家庭醫師討論(或詢問任何家庭醫學科醫師),針對您的年齡、性別、過去病史、家族史、職業及疾病危險因子,並參考檢查所需費用,選擇最適合您個人的健檢項目。
 
 中老年人的預防保健與全民健保成人預防保健服務
 
        成人預防保健的內容包括填寫個人疾病史、長期用藥、家族疾病史、與健康行為(吸菸、喝酒、嚼檳榔、運動習慣、安全駕駛習慣、刷牙習慣、有無接受子宮頸抹片、牛奶與蔬果的攝取),之後由醫師進行身體檢查及判讀實驗室檢查結果,綜合以上內容,提供健康諮詢與建議。
 
        實驗室檢查的部份包含抽血與尿液檢查,抽血檢查針對白血球、紅血球、血紅素、血小板、肝功能、腎功能、血糖、血脂肪(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及尿酸;尿液檢查主要可得知有無蛋白尿、糖尿、血尿、泌尿道感染等。檢查前需空腹十小時,女性則還要避開生理期,以免影響尿液及子宮頸抹片檢查的判讀。
 
        中老年人除了應定期接受上述的成人健檢,另外也建議定期篩檢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骨質疏鬆、及高血壓,婦女則應定期接受乳房攝影及每年子宮頸抹片檢查,依據「台灣婦女骨質疏鬆症防治指引」建議停經後婦女具有危險因子者、65歲以上女性,應接受骨質密度篩檢,而「雙能量X光吸收儀」(核子醫學科檢查)是目前測量骨質密度的最佳標準。
 
大腸癌篩檢時程,50歲以上民眾建議每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或每五年一次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或每十年一次大腸鏡檢查,目前高血壓的篩檢,建議民眾每次就診時都應該測量血壓,或至少每一至二年檢查一次。
 
        以上建議是針對一般中老年人的健檢,其餘有特定危險因子者(如特殊病史或家族史),宜針對個人狀況配合醫師建議的時程檢查。
 
 解讀健康檢查的報告
 
        健康檢查報告上一堆高高低低的數據,對於非醫療專業的民眾而言,常常有看沒有懂,健康檢查並非只是用儀器檢查再參考正常數值就算完成,醫師的問診、理學檢查、個別性與完整性的判讀、健康諮詢與預防介入才是重頭戲,對於出現異常數值的項目,應依照醫師建議進一步治療,以減緩或阻止疾病進展,治療方式包括改變生活型態、藥物治療、或是更進一步檢查以確定診斷。
 
        其中生活型態的改變是最根本也最常被大家忽略,例如戒菸、戒酒、戒檳榔、減重、調整飲食習慣、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等,小小的改變就能大大促進身體健康,舉手之勞維護健康,何樂而不為呢?
 
在門診常發現現代人因為吃得好,體重過重與膽固醇過高比例不少,但這些人沒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病史,卻往往會要求醫師開立降膽固醇的藥物,其實只要飲食與運動控制即可,並不一定要靠藥物解決。
 
        另外,本文一開始提到的兩個案例,也是不少民眾的疑慮,由於檢查項目有限且篩檢工具的敏感度有限,有時檢查結果正常,並不表示全身百分之百都沒病,民眾仍應保持定期檢查的習慣,並且適度注意身體狀況,一旦身體出現症狀,即使先前的健康檢查正常,民眾仍應儘快就醫由醫師評估,而非執著於健康檢查報告。
 
提醒民眾,所有的檢查對於疾病篩檢都有其限制,也就是說實際上有病的人可能檢查結果是正常(此即「偽陰性」),或是實際上沒病的人可能檢查結果卻異常(此即「偽陽性」)。
 
也因此,健康檢查雖然有早期發現疾病的好處,卻也有其壞處,例如:偽陰性的結果反而給受檢者錯誤的安全感;偽陽性的結果讓人增加不必要的焦慮或接受後續多餘的檢查,儘管如此,健康檢查仍是早期發現疾病早期治療的最好方法,民眾無須因噎廢食。
   
  關心您的健康
 
        健康是一輩子的財富,每個人都應該定期接受適合個人的健康檢查,同時也要有關於健康檢查的正確知識,並且對異常檢查結果採取適當的後續處置,如此才能達到接受健康檢查的意義並且真正擁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