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食不下嚥體重直直落 食道弛緩不全身心疲

佛教大林慈濟綜合醫院新聞參考資料2011/06/27

 
食不下嚥體重直直落食道弛緩不全身心疲
 
為什麼總是食不下嚥,講話時還會讓人掩鼻?在睡夢中喘到驚醒過來,還發現臉上有一堆自己嘔吐的穢物,到底該如何是好?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尹文耀說,面對診間裡心情已經沉到谷底的病人,當逐步檢查排除掉是腫瘤作祟、心理障礙等情況後,終於確定是食道持續在痙攣狀態的「食道弛緩不全症」,當服藥的效果差時,就必須借助腹腔鏡手術來改善,由於傷口小、復原速度快,並不用太擔心。
 
尹文耀表示,目前對於食道弛緩不全症形成的原因還有待研究,近年來在診間碰到的清一色都是四十歲左右的女性,但這可能只是巧合。不過同樣的是因為長時間吃不好、睡不好,而輾轉就診也得不到明確的答案,心情不佳可想而知。尤其,因為吃的東西根本進不到胃裡而容易形成口臭,也造成了人際關係的障礙,有病人因為心情沮喪而有輕生的念頭。
 
在身體的食道進入胃之前,有一個像是門一樣功能的括約肌,因為無法放鬆而持續在緊繃的狀況,在缺乏推力的情況下,吃固體食物還能多少有推開的重量,但流體的水卻可能不得其門而入。隨著情況愈來愈嚴重,病人躺下來時,因為吞下來的東西沒有真的嚥下去而讓食道膨脹,經常在睡醒時發現嘴巴和鼻孔殘留著兩三天前吃下的食物。年紀較大、反應較遲緩的病人,更得當心因為逆流吸入肺部,會造成有生命危險的吸入性肺炎。
 
尹文耀指出,透過藥物來控制肌肉的收縮效果會逐漸變差,也可以利用局部打針來放鬆痙攣的食道,或是做內視鏡的擴張術,但這都只是治標的方法,擴張術只能維持一段時間,如果反覆的撐開括約肌,原本只是彈性痙攣有可能會演變成發炎、結痂而變得更加狹窄,適得其反。現在可以利用腹腔鏡將食道與胃之間的平滑肌切開來釋放壓力,並加做胃摺疊手術來預防逆流問題。因為食道非常薄,在手術中並會同腸胃內科醫師來一起來合作,利用內視鏡掌握並確保食道的安全。
 
他提醒,來到診間的病人通常已經輾轉就醫一到兩年,平均已經瘦了五到十公斤。所謂民以食為天,試想那種食不知味、吃飯像是作戰的感覺真的不好受。而在手術過後可以恢復七到八成的功能。但重要的還是注意飲食內容與習慣、定期就診追蹤,才能維持生活的品質。
 
 
 
Shar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