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賴育民 醫師
王先生今年四十五歲,是一位修車師傅。在服兵役時染上菸癮,每天要抽一包菸,抽了二十多年。除抽菸外,身體一向相當硬朗,很少生病。九月某一天下午,王先生工作時突然覺得胸口很緊,好像一塊千斤重的石頭壓在上面。王先生兩手扶著胸口大叫一聲就昏了過去。同事們七手八腳把他送到急診,醫師發現王先生罹患心肌梗塞。經心臟科醫師緊急用心導管在阻塞的地方打血栓溶解劑、並以支架撐開血管,在加護病房住了好幾天才撿回一命。醫師告訴王先生除了左前降枝血管完全塞住造成心肌梗塞,另外兩條冠狀動脈分枝也都有硬化和狹窄的現象。
什麼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簡稱。我們人體的每一顆細胞都需要血液來供應營養和帶走廢棄物。而心臟就像驅動人體血液流動的馬達,心臟的細胞-心肌需要血管來供應氧氣和養份,血管就像王冠戴在頭上一般,從心臟上方向下包住並灌注心臟,所以叫做「冠狀動脈」,冠狀動脈如果硬化(狹窄或阻塞)生病了,就稱為冠心病。冠心病引起的心臟不適症狀,就是我們習稱的心絞痛。
冠心病分成三種,第一種是穩定型的心絞痛,血管漸漸狹窄,慢慢造成長期性缺氧,發生猝死的機會較少。但是如果絞痛時間大於三十分鐘,就很有可能轉變成不穩定性心絞痛或心肌梗塞(血管完全塞住,心肌缺氧壞死)。不穩定性心絞痛的病人,容易變成心肌梗塞或突然猝死。一但進展成心肌梗塞,死亡率很高,臺灣有五分之一以上心肌梗塞的病人,在送到醫院之前就已經死亡。也有一部份的人以前不曾有心絞痛,第一次發作就是心肌梗塞。
由於社會的變遷,現代人慣常暴露於壓力、缺乏運動、過度精緻的飲食、吸菸等不良生活習慣,使得冠心病居於十大死因的前三名,是危害國人健康的重大殺手。
為什麼會發生冠心病?
冠心病的根本原因在於脂質沈積在冠狀動脈造成血管粥狀硬化,慢慢造成血管狹窄及阻塞。可能發生冠心病的危險群如下:
冠心病有遺傳傾向,尤其有親人在40歲前就發作冠心病的情形要特別注意。
現在很常被提到的「代謝症候群(請見備註)」,也是非常重要的危險因子,包括:軀幹型肥胖、高血壓或偏高的血壓、糖尿病或偏高的血糖、高密度脂蛋白(可以把膽固醇從血管壁帶走,是一種好的血脂肪)不足,以及三酸甘油脂(另一種血脂肪)升高。
吸菸不只會引起肺癌及其他多種癌症,也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子(如同我們故事中的王先生)。男性和更年期後的女性,較容易發生冠心病。此外,A型人格(好勝、敵意的個性)和缺乏有氧運動,也都和冠心病有關。
如何預防冠心病?
冠狀動脈的硬化在早期大都沒有任何症狀,一旦進展到血流不足而發生心絞痛,甚至心血管阻塞而發生心肌梗塞,往往為時已晚,有的人突然失去寶貴生命,或是勉強救回但身體已受到嚴重傷害,健康不再!所以預防冠心病必須從還只有危險因子時就開始著手。
體重過重的人必須以不傷害身體的運動及飲食調控方式減重(必要時可向您的家庭醫師諮詢);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朋友必須和醫師配合,好好服藥並配合非藥物治療,將慢性病控制在理想的範圍內,避免併發症產生。
吸菸只有百害無一利,癮君子應該努力把菸戒除,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人及朋友的健康。多做有氧運動,飲食中完全不要使用氫化油(反式脂肪),減少動物性脂肪、蛋黃、內臟類以及鈉的攝取。
A型人格的朋友要學習放鬆,看開一點,不要事事在意,對自己的健康是很好的。有些無法改的危險因子,比如很強的家族體質、已有心血管疾病等的朋友,可請醫師定期檢查或開立預防性藥物,以預防冠心病的發生。
備註:
下列五項危險因子中,若包含三項或以上者,即可診斷為代謝症候群(國民健康局,2006):
腹部肥胖:腰圍: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
血壓上升:收縮壓≧130 mmHg ;舒張壓≧85 mmHg。
高密度脂蛋白過低:男性<40mg/dl;女性<50 mg/dl。
空腹血糖值上升:飯前血糖≧100 mg/dl。
三酸甘油酯上升:三酸甘油酯≧150 mg/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