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enterovirus) 是一群特定病毒的泛稱。其中包含了近七十種的血清型,包括了小兒麻痺病毒 (poliovirus)、克沙奇病毒(coxackievirus)、伊科病毒(echovirus)及腸病毒68-71型,常感染人類的大約有十幾種之多。腸病毒的流行季是夏季及初秋,在台灣以六月及九月為發病的兩個高峰期。以接觸或飛沫型傳染,受感染者的痰液、飛沫、唾液、鼻涕、及糞便中都可見腸病毒的存在。而且從發病前的二、三天到發病後的1-2週內都俱有頗強的傳染力。腸病毒感染多發生於10歲以下的孩童,尤其是以5歲以下的小兒為主。
大部份患者在被感染後,症狀輕微,甚至無任何不適。少部份的被感染者在3-5天的潛伏期之後會開始出現發燒、出疹、及口腔粘膜的潰瘍的症狀。可能伴有輕微咳嗽、流鼻涕之類的感冒症狀。
腸病毒在臨床上,常為大家所注意的有?疹性咽唊炎及手足口病這兩者。?疹性咽唊炎(herpsangina)的主要症狀是發燒及口腔粘膜潰瘍。潰瘍主要分佈在口咽部。這些潰瘍通常會很痛,痛到小孩子不敢吃東西。甚至連口水都不敢吞,而一直流口水。初發病的前2-3天,患兒雖然很痛苦,但病情通常會在3-7天內結束,而且大多數的患者不會留下後遺症。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有發燒及疼痛性的口腔粘糢潰瘍。除此之外,會在手、足、膝部、及臀部出現圓形或橢圓形,1-3毫米大小,明顯突出於皮表的丘疹或水泡。這些疹子不痛、不癢,而且痊癒之後不會留下任何疤痕。
腸病毒患者症狀多在一周內會緩解,但如果患兒出現嗜睡、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發燒、煩躁不安、呼吸急促等症狀,務必立即至大醫院就醫,避免重症導致死亡的悲劇發生。
腸病毒在中醫屬於「溫病」、「濕溫」、「時疫」等範疇,中醫認為此乃風邪熱毒,兼夾濕邪,侵襲人體為病。治療大法以疏風清熱,佐以利濕涼血解毒。在疾病初期(或輕症)多以銀翹散加減方治療,疾病中期(或中度症狀)以普濟消毒飲、甘露消毒丹加減方治療為主,若屬重度患者,出現嗜睡、持續嘔吐、發燒、煩躁不安、呼吸急促等症狀,除西醫支持療法外,中醫以清營湯、清瘟敗毒飲加減方治療。在文獻中,中藥普濟消毒飲、柴葛解肌湯、涼膈散、甘露飲有抑制腸病毒的效果,尤其是普濟消毒飲可將超過八成輕中度腸病毒患者的病程縮短至兩天,和一般腸病毒病童平均病程七天相較,有明顯效果。
除方劑治療外,更可用藥膳藥茶緩解腸病毒的不適症狀。緩解咽喉不適及手足疹子:綠豆薏苡仁湯。綠豆、薏苡仁各五錢,先浸泡兩小時後,加水煮爛,適量冰糖調味,頻頻飲服。
緩解發燒及全身痠痛。地瓜葛根湯:鮮地瓜100公克、葛根50公克。將上述藥材加入適量水煎,去渣服用。有緩解發燒及全身痠痛的功效。
若接觸腸病毒患者,懷疑有感染之虞,可用藥茶預防。板藍根4錢、金銀花4錢、烏梅2錢、生甘草2錢加水煎煮淡淡茶水當開水喝,大約服用兩天即可,是個不錯的預防茶飲。
疾病已緩解後,可煮四神湯來調養身體。可用新鮮山藥2兩、新鮮蓮子5錢、薏苡仁1兩、茯苓4 錢、芡實4錢、紅棗4-5粒、枸杞3錢加水煎煮,加適量冰糖調成甜品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