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愛,攏同款! ~急診部李宜恭主任墨西哥地震賑災義診

發佈時間: 
Wed, 12/27/2017

 (圖片提供:慈濟基金會)

「自己本來就應該出現在需要醫療的災難現場,那是急診醫師的使命。」

 
當九月傳來墨西哥強震釀災的訊息後,大林慈濟急診部醫師李宜恭的心裡就浮現這一個聲音。他當下準備資料申辦墨西哥的簽證,在等待中隨時關注來自聯合國的報告,有空檔就上網瀏覽關於墨西哥的種種。
 
十四年前,伊朗巴母發生災難性強震,整座城市被化為平地,造成數萬人喪命,那是李宜恭第一次踏上國際義診的旅程。爾後的南亞海嘯、日本311強震引發海嘯襲擊東日本地區、菲律賓海燕風災,以及兩年前尼泊爾發生強震造成近萬人往生,李宜恭總是勉力安頓好臺灣的工作、家業,再全心投入國際人醫會的隊伍中。
 
證嚴上人曾說,要去救災、做好事,要有健康的身體,自己要做好準備……。曾大病一場的李宜恭感受格外強烈。他持續地跑步、參加馬拉松比賽,就是為了保持健康的身體,隨時都能上場救災。
中。
 
「9月19日的中午午後,那就是一點十四分,那一刻突然間就是天搖地動,那一剎那間,造成了墨西哥多少人的家破碎掉了,天人永隔,人受傷了,多少人從此開始真正地要再重建家園,步步艱辛,困難重重,那都是發生在瞬間。」 ~證嚴上人開示
                                                                                 
 
聆聽著上人憂心的開示,李宜恭向來把發放、義診當成是自己的本分事,而在參與的過程中,他會細心觀察不同災難間的差異,再就人、制度等面向研究。像是觀察災區帳篷的擺設、民眾的生活、水電的供應、環境衛生、食物的來源等,藉此,去評估他們的生活情況,希望藉著經驗累積能更進一步幫助到自己國家。
 
李宜恭義不容辭地加入第一梯次的醫療團隊,在聖誕節將至的十二月初從臺灣出發。當班機先飛至洛杉磯再轉往墨西哥,抵達目的地已是二十個小時後。第一次飛到這麼遠的國度,那些從網路上所得知關於治安不好、拉丁民族比較懶散、信用不太好等刻板印象,都在與人民接觸中感受的熱情、充滿感恩而改觀。李宜恭不知道這是否只是局部的面貌,抑或民眾在地震後比較惜福,但都得靠自己去觀察與感受才對。
 
教堂奇緣
 
李宜恭跟隨慈濟志工的腳步踏上悲傷情緒瀰漫的墨西哥,歷經賑災後兩個月的訪視調查,終於要在十二月七日展開第一場發放時,卻突然得知因為場地已經出租的訊息。萬事具備,但只欠場地可非同小可,接下來故事的展開卻有了出人意料的結局,也讓李宜恭見識到志工的堅持與智慧。
 
就在場面僵住之際,黃思賢師兄對當地的市長說著,對於不能發放覺得很不高興、感到氣憤,但不怪市長,要怪我的夥伴沒有把事情做好,如果明天沒有辦法發放,會是很大的損失。
 
思賢師兄說完就離開,留下部分志工與市長做後續的討論。其實,思賢師兄是刻意這麼說,就看市長是否懂得轉圜了。就在稍後借用附近的一座教堂用餐時,發現一旁有許多民眾捐贈的藥物,卻未被用到。到了下午時,傳來場地問題已經解決,「出租」只是誤會一場。
 
至於教堂旁的藥物,李宜恭心想這實在有點浪費,或許可以在第一次發放時就搭配義診。不過,地震發生已經三個月了,民眾對於醫療的需要應該不大吧?而這一大批藥盒上都是西班牙文,整理也得花一番功夫呢。
 
正是考量發放更為重要,所以原本計畫是在第四場發放時,李宜恭才會加入美國人醫會為主的義診(第一場)。但既然當下因緣具足,何樂而不為?其實,美國在墨西哥設有藥廠,水準也很好,李宜恭開始「客串」藥師逐一檢視、分類,為隔天的義診準備。
 
第一場發放就搭配義診,還真是托了場地出狀況的福!但因緣總是不可思議!隨著首場活動完成,地方與志工彼此信任,接下來的場次都水到渠成,而最後一天的義診恰好就在獲得捐贈藥物的教堂舉辦,當發放與義診結束後,志工將剩下的藥物回捐給教堂,成就不可思議的完美句點。

(圖片提供:慈濟基金會)
 
 
不只帶藥來
 
「我在晚上都睡不好。我的家在地震中損壞了,我還住在裡面,很害怕睡覺時會再有地震?很害怕!我很擔心將來是否有錢可以修復房子……」
 
九十多歲的老婦人來到李宜恭的義診區慢慢地說著。臉上滿佈歲月的洗禮中又多了好幾分惶恐與不安,老來不能安享,卻還得每天提心吊膽地在破損的屋中度過。
 
二十多分鐘過了,李宜恭未曾打斷老婦人的傾吐。她原本就有糖尿病、高血壓,雖然控制得不太好,但還有藥可用。時間來到三十分鐘的看診尾聲,老婦人糾結的雙眉變得平緩,嘴角也開始上揚。接過李宜恭送上有LOVE字樣的祝福吊飾,老婦人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家人在一旁也露出燦爛的笑容。
 
「這位阿嬤很高興,我也比較安心。」 李宜恭接著看下一位病人,而他並沒有開給老婦人任何藥物。
 
李宜恭發現這次義診充滿愛的氣氛。一般說來在地震六到八周後,民眾的心境憂鬱會到達較高的頂點。他說,這次行動還為著一個大的節日—耶誕節。人民總會希望在強震後能過一個好節、好年。慈濟志工的來臨可望帶來很強大的心理支持,不亞於提供實際的物質需求。
 
儘管一開始覺得對義診的需求可能沒那麼高,但李宜恭發現,當地的醫療制度較為特殊,基本上還是以公立醫療為主,但效率不好。許多人有保險可以看病,但買藥需要自費, 醫療相對於國民所得是較為昂貴的。當地震過後,很多人在失業後也失去醫療保險,結果得自費看病、買藥,無疑是雪上加霜。有些人像是農民仍有保險,但看完病後卻沒錢買藥。因此,透過義診提供給人民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藥物,能幫助他們在比較艱困的日子中,逐步走出陰霾。
 
還有一位年長的婦人,已是子宮頸癌末期,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義診區。「醫院說是末期,已經轉移、無法治療,要我回家。」聽著老婦人講得辛酸,李宜恭努力地安慰著她。 因為老婦人感到全身很痛,非常不舒服,李宜恭開了一些止痛藥。  
 
儘管被病痛折磨,但老婦人依然堅強。李宜恭說,人們的心情不好、憂鬱、睡不著覺,自己就是試著陪他們聊、表達支持。想想有人願意從那遠的地方來幫助,本身就很療癒,彼此愛的擁抱、送愛的祝福吊飾,比任何藥都還有用。
 
「重要的不是講些什麼,而是願意聽她講什麼!」
 
李宜恭早就不覺得網路上的關於墨西哥的資訊有太多參考的價值。在這裡,每個人都很親切、讓人覺得溫暖!他們總大方地用感恩、擁抱來回應醫療團隊的付出。李宜恭也深信用真誠付出,真的讓人民覺得感動,這群人是真心為他們好、真心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圖片提供:慈濟基金會)

 
慈悲的智慧
 
李宜恭醫師在急診的豐富經驗,在墨西哥的義診中帶來即時的協助。現場不時有需要外傷處理、突發的緊急急救,這都難不倒他,急診醫師應該是院外進行醫療最適當的專科了。
 
求診民眾常見的問題?李宜恭歸納成三類,第一是慢性病。當地民眾的罹患率很高,女孩子超過三十歲後常見變得很胖,可能和每天喝許多可樂、以玉米當主食,還有吃得很鹹有關。有些民眾會來尋求醫療上的第二意見,像是否需要開刀,或是其他醫療上的問題。第三類則屬於急性的問題,像是身體痠痛等症狀。
 
隨著美國人醫會團隊的後續加入,以及義診訊息的散布開來,前來的民眾將從幾十人快速擴展成數百人,愛動腦筋研究的他很快發現義診動線的問題。
 
義診第一關的「檢傷分類」後,設計有牙醫、中醫、西醫診療區。其中的西醫處置的症狀比較複雜,看診時需要翻譯與給予關懷支持,所以運用時間會比較長。李宜恭決定多設一個站,由他自己負責三類病人。包括民眾只是需要維他命、止痛藥(沒有其他慢性病);很緊急的病人,如突然有傷口需要縫合、民眾在等待中突然暈倒、心肌梗塞等。李宜恭說,這裡服務的第三類是行動不便的病人,讓他們更方便的接受診療。
 
急診醫師常碰到大量傷患處理的情況,總是習慣在不是被設定好的環境下看病人,也造就他們注意動線的特性。

(圖片提供:慈濟基金會)
 
只是短暫的幫助?
 
義診過程中難免有覺得無能為力的時刻,李宜恭說,義診中的藥物總是有限,能做的也有限。有些狀況下無法給予病人足夠的治療,會覺得有些難過。
 
難免也有人會質疑短暫的義診,究竟能對當地帶來多大的幫助?李宜恭說,義診、發放對當地有幫忙,但不會很大。或許,一個禮拜的食物,吃完後怎麼辦?可能給病人一個月的藥,那之後呢?不過,實際上是救急不救窮,但想想,在耶誕節前夕,期待能幫助他們先熬過去!而且志工提供關懷與愛,在互動中談人生的哲理,可以期待能把效應延續地更久些。
 
這次義診中愛的味道很濃厚。李宜恭說,在當地沒有關係的黃思賢師兄努力的尋找「種子」,幫忙聯繫、安排發放與義診的進行。醫療團隊的到來就像提供「土地」讓得來不易的種子能夠種下與發芽,讓有心想幫助的人看到自己努力下是會有成果的。接下來,在慈濟志工的協助下,更要靠他們自己努力在當地深耕。
 
陪伴與心理上的支持是對驚魂甫定的民眾最佳的良方。許多民眾看到有「愛」、「LOVE」字樣的祝福吊飾與募心募款的慈濟竹筒的剎那,露出燦爛的笑容,並且掏出口袋中僅有的錢幣投入竹筒中!醫療團隊守護生命,更要啟發人人心中的善念,做個有福的人。
 
在發放現場中,李宜恭醫師觀察到許多民眾即使來領發放物資,也不忘發揮愛心,帶來自己書寫的感恩信和零錢,放入寶特瓶中,想要再把溫暖與其他的同胞分享,在一場驚世的災難中,照見人性中的美好光輝。
 
回到臺灣,李宜恭感觸著大家對於世界的災難顯得不知如何去關心、不曉得從何得知訊息。就算知道了,好像除了捐錢以外,也沒有特別的付出管道。此外,對於整個氣候變遷、災難的敏感度不夠,這一年來世界各地的風災、火災、地震頻傳,都值得大家關心與省思。

(圖片提供:慈濟基金會)
 
國情不同,愛同款
 
這回急診部李宜恭主任到墨西哥義診,應該最能感受到民眾愛的回饋!每天與人民擁抱的次數,超越行醫多年總和的好多倍。
 
在臺灣的診間裡,許多病人為了表達對醫師的感謝,喜歡送來自己種的水果給醫師,說謝謝時還難免有些靦腆,更別說有進一步直接的肢體語言,但在墨西哥的發放、義診現場中可完全不同!接受醫療後的民眾展開燦爛的笑顏、甚至留下感動的淚水,而她們總熱情地給李宜恭醫師一個大大的擁抱,感謝!盡在不言中。
 
也許,現在的臺灣的醫病關係真的有那麼點緊張,人與人之間心的距離愈來愈遠了,醫病相擁、談何容易?但慈濟醫療無國界的愛,也許正是如何融冰的解答。

 (圖片提供:慈濟基金會)
 
 
 
其它
「他(李宜恭主任)在看診的時刻,看到了那一位婦人,好像很苦,才知道她也是災民,她環境很困難,但是沒有拿到可以領物資的單;所以,雖然語言不通,用眼睛就可以理解她有苦,語言雖然不通,還是去翻譯,瞭解原來是這樣,趕快親自帶她去發放登記的地方,再去幫她複勘一下,總是解決了這樣真正的苦難人的(需求),所以這也都是醫療同時也在做慈善,也是很感人的畫面,都可以看得到。」


(文:于劍興 大林慈院報導 2017/12/25
Shar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