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可看到這類個案,在未預期的恐慌發作時送到急診就醫,但經過相關檢查後,卻未發現異常的檢查結果。同時,由於恐慌發作會自然地逐漸緩解,就在檢查不出異常狀態,而身心也漸趨平靜的狀態下離開急診。於是,個案開始擔心起,自己是否有心臟病或不治之症,不然怎麼會有這麼恐怖的焦慮感,甚至因過度換氣而擔心是否即將死去或失去控制。有些個案就在不同科別要求安排不同檢查,但由於仍未發現異常,因而被轉診到身心醫學科接受評估與治療。
以下摘錄《DSM-IV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孔繁鐘編譯,民國八十八年),分別針對「恐慌發作」、「懼曠症」及「恐慌性疾患」予以說明:
◎恐慌發作(Panic Attack):恐慌發作的基本特質是在一段特定時期內有強烈害怕或不適,並伴有十三項身體或認知症狀中至少四項。此發作為突然開始並且迅速(通常在十分鐘內)達到最嚴重程度,常同時伴有危險迫近與即將死去感受及逃脫衝動。
睡眠和飲食一樣都是基本生理需求,每一個人都需要睡眠。所以照理說人不應該失眠,但實際上「睡眠障礙」卻是門診患者最常見的主訴之一。大多數的「失眠症」是屬於次發性,也就是導因於其他各種不同的生理或精神疾病,找不到病因的「原發性失眠症」比率僅在10%以下。
然而怎樣才算是一個正常的睡眠現象呢?其實人體生理節律的形成是十分複雜的,主要受到腦幹和邊緣系統的「網狀賦活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及身體各機能相互協調影響。不過正常「睡眠需求」有很大的個別差異,少則四
.五小時,多則將近十小時,但大多數人的睡眠時間約是六.八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