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大林慈濟綜合醫院新聞參考資料︱2009/4/13
老人下肢勤照護 遇有傷口勿輕忽
老人家腳下長雞眼莫輕忽!年過七十、罹患糖尿病而不自的李阿嬤,腳底下長出小小雞眼,原不以為意,隨便用藥布去貼,不料卻造成傷口紅腫、潰爛,險遭截肢,所幸經醫師緊急手術後保住一條腿。整型外科醫師強調,雖然救命比救腳更重要,但現在的手術進步,有很大機會保住腳的功能,糖尿病患者身上有傷口,應盡速就醫,千萬不要諱疾忌醫,以免惡化須截肢。
李阿嬤發現腳底長了雞眼,行走時會痛,原不以為意,認為貼個藥布消炎就好,沒想到貼了二塊之後,腳就開始紅腫、疼痛,又拖了幾天,傷口竟然開始潰爛,深可見骨,她才趕緊到大林慈濟醫院看診整型外科許宏達醫師,也因此才知道自己罹患了糖尿病。
許醫師指出,根據統計,台灣地區45歲以上人口罹患糖尿病的盛行率為12%,即大約每9個人就有一個人罹病,老化加上糖尿病都會加速血管硬化,嚴重影響膝蓋以下到腳踝以上週邊血管及末梢神經,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腎臟病友腳部受傷,卻多半很晚才發現的原因。他說,在台灣因為糖尿病需要截肢的病人,一年超過四千人,平均每二個小時就有一人必須接受殘酷的事實,這樣的數據讓許多患者心生恐懼,也造成病人諱疾忌醫,往往太慢接受治療,而造成傷口的糜爛潰瘍,更難以治療。
許醫師表示,以現代醫療技術的發達,透過下肢血管繞道手術的重建,有開放性傷口的糖尿病人還是有很大機會可以保住患足。他說,人的血管就如同公路網一般,可以想像如果高速公路及省道都塞車的話,台灣的交通會變什麼樣,因為下肢的血管的堵塞會造成部份組織的壞死,若遲不治療的話,壞死的組織會由腳指頭向上延伸,嚴重的話甚至造成膝上或膝下的截肢。下肢血管繞道手術就是由大腿取下一段管接到小腿去,取代堵塞的下肢血管,供給下肢氧氣及養份,就可以維持腳的正常功能。
李阿嬤經許醫師施以下肢血管繞道手術及自由皮瓣顯微手術後保住了一條腿,再三向醫療團隊表達感恩。許醫師強調,糖尿病與下肢動脈硬化阻塞造成的截肢率比一般患者高出五至十倍,而糖尿病又高居我國十大死因第五位,罹病十分普遍,但在初期卻沒有明顯症狀,病人很容易忽略,所以老人在日常生活時要特別注意改善下肢循環,對感覺遲鈍的雙腳要注意衛生、穿合腳的鞋、別用太熱的水泡腳、指甲不修剪過短,雞眼或任何小傷口都要謹慎處理,一旦發生感染,千萬不可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