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健康問與答

可能造成坐骨神經痛的情形有很多種,通常有可能是下列幾種:

 
1.外傷:如跌倒造成脊椎受傷後使用脊椎旁關節發炎,甚至造成脊椎狹窄。
2.姿勢不當:有一些職業易造成坐骨神經痛,例如:需長途駕駛、久坐者,粗重工作者、身高較高者、抽菸者、有脊椎痠痛家族史的病患都較容易造成坐骨神經痛。
3.其他疾病:如腫瘤、發炎都有可能造成神經壓迫。
 
當發生坐骨神經痛時,應有足夠的休息,約一至二天的休息可使症狀獲得緩解,但臥床休息並不是最好的治療方法。此時應從事溫和的運動,如走路、輕微的工作等。
 
有一半坐骨神經痛的病人於發生疼痛後六週可以緩解症狀,只有不到五%的病人需要接受手術治療,而治療的原則主要取決於症狀的嚴重度及持續的時間,大多仍以較少副作用的藥物及保守療法做為優先的治療原則。
 

坐骨神經痛是坐骨神經受壓迫所造成,其症狀有疼痛、灼熱感等,會產生下背部到臀部,甚至到大腿、小腿,並延伸到腳趾的疼痛。當動作、姿勢改變、咳嗽都會使疼痛加劇,症狀也可能會轉變成麻木、針刺感或肌肉僵硬、肌肉不自主的抽動。

 
坐骨神經痛患者應由西醫的骨科專科醫治,用復健、藥物或是開刀的方式治療,切勿當成一般跌打損傷而尋求偏方,延誤就醫,導致病情加深。
 

一般情況下,當我們從後面看身體,正常的脊椎從上到下是呈一直線的。但如果脊椎向身體的任何一邊彎曲歪斜,就是所謂的脊椎側彎。以醫學角度來說,脊椎正面彎曲達10度以上才定義為脊椎側彎,10度以下只能定義為脊椎錯位或脊椎不正,大多可能與姿勢不良或脊椎受傷有關。

 
脊椎側彎的成因很複雜,在治療方面也要就病因、年齡、部位、以及嚴重程度作多方面的考量。一般來說,我們可以根據脊椎彎曲的角度來訂定不同的治療計劃:

.彎曲角度 <25°:姿勢矯正和運動
.25° < 彎曲角度 < 40°:穿戴特殊背架
.彎曲角度 > 40°:開刀治療
 
但是如果脊椎側彎的角度增加的速度太快,或是有神經被壓迫、心肺功能變差的症狀出現,就要考慮開刀治療。

脫臼是指骨頭末端因跌倒或骨頭受撞擊等外力影響而脫離關節的位置,常發生在臀部、肩膀、肘部、指頭和膝蓋。

 
切記不要貿然嘗試將脫臼的骨頭推回原位,因為不熟練的手法可能會造成神經和血管更大的傷害。脫臼也可能伴隨骨折,移動它會進一步造成組織傷害。受傷時須將患處以夾板或吊帶等物固定,不可貿然自行移動脫臼處,並趕快找醫生治療。

要避免骨質疏鬆症,最重要的就是:「預防勝於治療,治療重於復健」,所以年輕時便應養成良好的生活型態,避免煙、酒和過量咖啡,均衡的營養和規律的運動,並且多補充鈣質等,多存骨本,使身體有較高的「尖峰骨質含量」,平時厚植的骨本,將會是老年時的本錢。

 
以下四點可幫助預防骨質疏鬆症:
1.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
例如步行、慢跑,但患有關節炎者,應避免負重運動。
 
2.適當日曬:
陽光能幫助身體產生維生素D,可加強腸道對鈣的吸收,使骨骼再造速度加快。
 
3.鈣的攝取:
除了乳製品外,還可以攝取傳統豆腐、豆干、黃豆、海帶、紫菜、芝麻、深綠色蔬菜等食物都是富含鈣質的食物。
 
4.戒除不良的嗜好:
吸菸、酗酒或者飲食不均衡都會影響造骨細胞的活力,導致易罹患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是由於骨質逐漸流失而產生,由於是緩慢進行,所以可能沒什麼症狀。通常是因長期輕度背痛、骨折、駝背時至醫院做檢查才發現骨質流失嚴重。

 
雖然骨質疏鬆症是無聲無息,長期累積的病症,但早期的診斷和提早治療仍是減輕病痛和避免併發症的不二法門。目前常用檢測骨密度的方式有兩種,超音波檢測及雙光子能量X光骨質吸收儀,過程安全亦不會感到疼痛。
 

一般來說,疼痛是最主要的症狀。有些疼痛輕微、有的則疼痛劇烈難以忍受。此外,關節或肢體無法活動也是主要的現象之一,甚至突然變成無法行走,或者行走時會一跛一跛、要靠他人攙扶或者須要使用輔助儀器才能行走,都有可能是發生了骨折。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發現自己坐立難安,怎麼躺都不舒服,甚至因為疼痛而臥病在床。就有可能是因為脊椎無法承受重物,或者受到外力撞擊,導致發生了脊椎骨壓迫性骨折,要盡速就醫。

「到底是生了骨刺?還是關節退化了?」有許多長輩為了這個問題傷腦筋!簡單來說,醫師口中的「生骨刺」和所謂「關節退化」、「退化性關節炎」其實指的是同一件事!

 
骨刺並非老人家的專利,由於工作型態的改變,許多人需要久坐、久站,若是姿勢不良,很容易年紀輕輕就提早發生退化現象,誘發骨刺發生。
 
至於是不是都一定要開刀才能治療?一般來說,除非嚴重壓迫到神經和脊椎,導致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否則先以藥物治療或是物理治療即可,真的無法改善,再和醫生討論是否開刀也不遲。

預防退化性關節炎最重要的就是避免過多的膝關節負苛,例如體重過重、工作過重、運動過量,如果發現自己是高危險群,又長期關節疼痛,不要怕麻煩,盡速就醫,才能避免更嚴重的病情產生。

 
如果真的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可和醫生討論是否服用維骨力或關節內注射玻尿酸。對於疼痛的解除,可以選擇副作用較少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如果情況比較嚴重,就要與骨科醫師討論是否要開刀治療了。

所謂的退化性關節炎是指關節功能退化,不能再正常負苛體重和活動,而產生關節疼痛的現象,通常發生在膝關節和脊椎。嚴重時會有關節軟骨磨損的現象,甚至導致關節損壞,骨頭磨骨頭的情況。

 
一般情形下,男女罹病比例相同,好發於45歲過後。但過了55歲後,女性由於更年期的緣故,發病的盛行率較高,也更嚴重。
 
退化性關節炎通常有四個步驟:1. 膝關節或手關節無力2. 痠痛3. 紅腫4. 變形,如果發生發現有上述的情況請盡速找骨科醫生協助。
 
 經皮內視鏡椎間盤切除術(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 discotomy,PELD)是是在內視鏡下進行手術,與傳統手術路徑不同,在螢幕監視下直接由側腰達到病灶處,僅切除突出的椎間盤組織,而不減少中央髓核組織,具有確實之療效,且避免傷害骨板,減少沾黏等好處。 除此之外,內視鏡椎間盤切除術,亦可以不使用全身麻醉,只需局部麻醉。醫師在即時X-光透視機的導引下,將內視鏡放進椎間盤,及椎孔內。經由脊椎內視鏡及影像系統,藉由椎間盤切除器械,可以切除及夾除突出之椎間盤組織。手術,輔以雙極射頻機組止血,所以出血極少。 內視鏡椎間盤切除術,為微創手術,傷口很小,約0.5cm ,軟組織破壞極少,術後恢復時間可明顯縮短,手術的成功率高,通常於手術結束當日即可正常活動。 只是並非所有椎間盤突出症都可以內視鏡椎間盤切除術來治療,手術前須經由核磁共振檢查(MRI),詳細的評估臨床症狀,確實且慎選病患才可以成功的將椎間盤突出部分切除,如病人併有其他腰椎病變,例如脊椎狹窄、滑脫、多節椎間盤突出,嚴重退化及變形等,都不適合此類手術,一般而言,青壯年,脊椎未變形之病患較適合此類手術。
 

膝蓋疼痛變形,多數是因為長期發炎造成.造成發炎最常見為退化性關節炎,是由於軟骨退化磨損造成,並非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多半沒有症狀,是骨頭隨著年紀變大而變脆,變得容易骨折的一種現像.兩者的成因,症狀,治療方式都不一樣.

許多病狀都會有肩膀疼痛的症狀,常見除五十肩,旋轉肌腱破損,或是頸椎骨刺造成神經壓迫.都可以有肩膀疼痛的症狀.因此不一定是五十肩. 各種病狀的治療方式並不一樣,若治療方法錯誤,可能會加重病情.

* 聲明:所有衛教資訊內容僅供參考使用,無法提供任何醫療行為和取代醫師當面診斷,
            若有身體不適的情況發生,請您盡速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Shar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