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健康問與答

人體正常細胞由於外在因素或內在基因影響產生突變,而不受體內自律性約束的異常增殖。因此,癌細胞經常具有侵犯性、蔓延性和正常細胞組織爭奪所需的養分,以及散播到身體的其它部位。

 

癌症的產生,通常是多種誘因經長期的演化而被引發,其誘因有:烈酒、煙燻、醃漬食品、煙草、病毒感染〈如B型及C型肝炎〉、家族史遺傳、環境因素〈石棉、鎳、氯乙烯等〉的長期接觸、不必要的打針或輸血導致的感染。

 

一般而言,年齡越老,其暴露於致癌病因的可能性越大,其得癌症的機會愈多,一般在年邁40歲以上,更需注意癌症的發生。所以應該禁煙、禁酒、減少已知之致癌食品的攝取、多攝取新鮮食品、定期健康檢查應是預防之道。

 

理論上所有癌症皆有機會可以治癒。若癌症發現得越早,其治癒率越高,甚至可高到80-90%,其中藉由篩檢可獲得早期診斷效果的有子宮頸癌、乳癌、胃癌、結直腸癌及頭頸癌,所以癌症並非就等於絕症。
 
腫瘤的診斷,往往在醫師詳盡的問診開始,再經仔細的身體檢查以及必要的血液、X光攝影和病理切片檢驗後,再綜合所有的資訊,以確定癌症之種類及侵犯程度後,會診各科腫瘤專科醫師,一同為病人決定最有效之治療方針。
 
在癌症有效的治療中可以區分為三種方法,其一為外科手術法:切除癌症及附近可能含有癌症細胞之組織,此為最有效而一勞永逸的方法。其二為放射線治療法:能破壞癌細胞,以及保持器官完整性。其三是化學藥物以及生物免疫治療:對前二種療法無效之病友,能解除症狀及縮小腫瘤。而這三種方法針對不同的癌症,不同的期別,可以個別或合併使用以求增加治療的效力。
 
癌症治療結束後,一般必須再度評估是否達到我們預期之治療目標,偵測是否仍有癌細胞的殘留,決定是否需再進一步治療。同時也要評估病患營養的狀態和維持、造血機能的回復、以及心、肝、肺、腎臟等器官的受損程度,以便將來給與適當的照顧和治療,所以定期追蹤是不能中斷的。一般而言,許多癌症治療後經過三到五年定期追蹤後,再復發的機率就很低了。
 
總之,癌症是否能有效控制,須靠預防,早期發現,以及積極治療態度的三個步驟面對癌症。所以,讓我們在這癌症的陰影裡,由您的毅力、決心與專業醫師的協同治療中,一起改善癌症病友的生活品質以及提升癌症的治癒率。

 

接受化療後噁心、嘔吐吃不下怎麼辦?腫瘤病人在接受化療或放射線治療時,常會因身體不適,導致食欲不振,到底腫瘤病人要怎麼吃才健康?常是病友和家屬關心的問題。
 
一般人常以為癌症病人要儘量吃得清淡,儘量不要攝取油脂,但營養師蘇筱媛強調,腫瘤病人還是要攝取油脂,所以可以吃些炒青菜,多喝牛奶、豆漿;在覺得虛弱時,應該先休息片刻,等體力恢復後再進食,這時可以吃一些濃湯泡飯、營養品、蛋糕、牛奶等;如果體重減輕、食欲不振,可以採少量多餐方式,變化烹調方式,飯前適度運動,並且喝一點酸梅湯、洛神茶、果汁等開胃食物。負責照顧的家屬也要多費一點心,準備病人愛吃的食物,讓他們能多吃一點。
 
如果病人噁心及嘔吐時,除了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可以選擇較乾的食物,如餅乾、土司等,在化療前後二小時內,避免進食,吃完不要馬上躺下,並準備寶礦力、果汁、飲料補充水份。
 
腫瘤病人在知道得病之後,剛開始一定很難接受,可能一整天都吃不下,但為了有足夠的「本錢」面對接下來的治療,一定要多吃,因為體重下降,可能會使免疫力變差,所以腫瘤病人要儘量放鬆心情,能吃就吃,還要多出去走走,保持愉快的心情,才能面對一連串的治療。

* 聲明:所有衛教資訊內容僅供參考使用,無法提供任何醫療行為和取代醫師當面診斷,
            若有身體不適的情況發生,請您盡速就醫,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