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乳癌切除手術可能導致手臂、肩膀關節活動障礙及手臂水腫,為預防合併症的發生,及早並適度地進行患側手臂運動是很重要的,否則傷口的疤痕收縮,將會影響關節活動度而造成日常生活活動的不方便。
二、復健運動:以恢復患側肩關節之完全活動度為目標
- 可以保持手臂肌力,維持活動度
- 提早恢復切除部位的肌肉彈力
- 避免傷口疤痕收縮而限制肩部活動度
三、何時開始作復健運動
- 手術第一天
- 手術24小時內,每間隔一小時作手部手腕運動及手肘的屈曲與伸展,肩部不做任何運動。
- 可利用枕頭將整個手臂墊高。
- 手術第二天
- 可執行日常生活活動,如:洗臉、刷牙或吃飯,及不感疲勞或傷口疼痛為原則,待肩部前舉可達90度以上時,才可以做梳頭的運動,以免拉扯傷口。
- 手術後第三天一直到拆線前的復健運動視病人情況及醫師的允許,可開始患側手臂自動性的活動,如:手指張合、握拳活動及手臂等長收縮運動。
- 若運動後感到疼痛厲害或引流管出血量增加,則應暫時停止運動。
- 手術後直到引流液少於50CC或拆線前的復健運動。
|
四、爬牆運動:每日做三回,一回做十次,漸漸練習到兩手能伸直為止。 |
- 步驟:
- 面牆而立,足趾離牆30公分,彎肘並肩,手掌貼於牆壁。
- 兩手手指平行向上攀 爬至患臂略感緊繃及停住,深呼吸10秒。
|
 |
五、轉繩索運動:每日做三回,一回做十次,視恢復情況逐次增加運動次數。 |
- 工具:六尺長的繩索一條。
- 將繩索一端打結於門把上,面對門站立,用患側手握住繩索,身體向後站直到能把手伸直與地面平行之程度。
- 步驟:以慢速度劃圓圈方式擺動繩索,圓圈之半徑由小盡力擺動到最大,漸加快速度,以不疼痛和拉扯為原則。
|
 |
六、舉桿運動:每日做三回,一回做十次,視恢復情況逐次增加運動次數,以不感疼痛和拉扯為原則 |
- 工具:三尺長的細桿一支,如掃帚桿。
- 身體直立站好,雙腳分開與肩同寬。
- 步驟:
- 兩手距離約兩尺,將桿置於身前,雙手垂直握住桿之兩端。
- 慢慢舉高雙手,將桿置於頭頂。
- 慢慢彎曲手肘將桿置於後背肩上再慢慢恢復至原位。
|
 |
七、患側手部的照顧
- 手部按摩:促進患側手臂的淋巴循環,由復健治療師指導。
- 手部保養:
- 患側手臂避免打針、量血壓。
- 患側手臂避免燙傷、刺傷、蚊蟲叮咬、太陽曬傷,若有傷口立即處理,預防感染的發生。
- 患側手臂避免穿過緊或束縛的衣物。
- 患側手臂避免提過重的物品,避免勞累。
- 患側手臂避免擦有添加含香料的乳液或化妝水,以免引起過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