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糖尿病門診共享 提供就醫多重選擇

作者: 
公共傳播室
日期: 
2017/09/06
發佈單位: 
公共傳播室
內文: 
文|張菊芬   圖|張菊芬
 
糖尿病是國人位居十大死因之ㄧ,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截至去年全國約有兩百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每年以兩萬五千名的速度持續增加,糖尿病及其所引發的併發症,影響國人健康不容小覷,醫療負擔相當龐大。
 
大林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糖尿病共享門診」,在2015年9月由臺灣糖尿病之父美譽的林瑞祥教授,親自來院指導創立,新陳代謝科陳品汎醫師有感於,目前已高齡八十多歲的林教授,對病人的熱誠,當下即加入「共享門診」行列開始推動運行。
 
共享門診一次門診及衛教
 
大林慈濟醫院「糖尿病共享門診」運行至今已近兩年,從時間上的調整,慢慢跟病人磨合,目前也調整出一套糖尿病病人與胰島素間最重要的醫療知識傳授。它主要是運用在慢性病人的一對一看診模式,省略醫生、病人以及衛教人員的時間與能力,在一次的門診中給予一小群病人一次的衛教,以及藥物的開立,一次解決病人的問題與指導,讓病人得到更多的醫療知識,達到醫病和病友共享的效果。
 
目前「糖尿病共享門診」每兩週一次,病人來先寫個基本資料,還有簽「保密同意書」,不洩漏其他病人隱私,再由新陳代謝科陳品汎醫師,主講糖尿病胰島素的醫療新知,並藉由衛教師在旁邊協助衛教,負責控制整過共享流程,讓病人了解為什麼糖尿病是需要用胰島素治療。等到大家都了解胰島素在糖尿病的病生理機轉後,還有很多糖尿病相關的知識可以共享。
 
在共享門診中,大概來自於不同的病友,這些病友當中每一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有控制非常好,也有是因為飲食、生活習慣或是諸多因素,造成血糖控制不佳,在這個過程當中,病人可以從別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現在或將來要面對的問題,也可以學習到控制好的方法。
 
 
參與共享門診賺到了一百萬
 
郭先生罹患糖尿病已有八年病史,妻子也罹患糖尿病近三十年,郭先生糖化血色素與血糖值控制得很好,受邀參加此次的門診共享。
 
在「糖尿病共享門診」中,郭先生說,「我從別人的身上看到了自己要面對的問題,有時候我們單獨面對醫師的時候,可能我們還沒想到問題在什麼地方,但是在共享中,從其他病人的提問中,也讓自己知道如何去面對,也願意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在共享門診中我們得到互相給予的好處。」
 
看完診,陳醫師讚嘆說他血糖控制得很好,郭先生高興地說,「今天我賺到了一百萬。醫師來指導我們真的是很好,跟我們講的都是醫療知識,我們也要聽醫師的話,飲食多注意。」
 
「除了藥要定時吃以外,我們會飯前先喝開水再吃飯,飯後也再喝一次開水,糖化血素控制在6以上、6.5以下,還有食物的控制、運動,吃的方面也是要特別地留意。加上陳醫師說話誠懇,總是滿臉笑容,對人很好,如果每個醫師都像陳品汎醫師一樣,病人的病都好一半了。」妻子也在旁協助補充。
 
陳醫師笑著說,「生命是無價的」。
 
圖:郭郭先生受邀參加此次的門診共享。
 
藉由別的病人積極的態度共享
 
鄭女士住大林鎮平林里,家族遺傳罹患糖尿病,已經治療很多年了,目前一天要打四次胰島素,因為太忙碌,比較沒時間測試血糖值,總是未能即時將血糖資料,以遠距回傳方式將資料回傳醫院,陳醫師也藉由此次「糖尿病共享門診」的機會,邀請她回來參加,藉由別的病人積極的態度,讓她能更關心自己的疾病。
 
鄭女士直說陳醫師人很好,她介紹好幾個病人來這裡給陳醫師看診。
 
糖尿病共享門診中也讓她得到很多有關糖尿病的醫學知識。她說,「有些我們不知道防範的,沒想到要問的,聽到別人提出的問題中,也讓自己更了解疾病的飲食、血糖的控制、胰島素的施打等各方面的知識。從當中去了解,分享講的很多、很貼切,怎麼去控制血糖,太甜的不能吃,要從運動跟飲食方面去控制等等問題。」
 
一位出家師父,第一次參加「糖尿病共享門診」,頻頻提出許多的問題詢問,他說,「這樣的共享門診很好,可以對醫療知識更了解,像剛開始發現自己怎麼一直都覺得很渴想喝茶,愛吃甜食,結果越吃越糟,每三天就瘦一公斤,但是卻不知是血糖的關係,後來寺裏面的住持發現不對勁,才提醒我趕快做檢查。結果一檢查,竟然是高血糖,醫生說要趕快吃藥。」
 
圖:陳品汎醫師教鄭女士,以高科技手機,用遠距回傳醫院血糖值。
 
守護胰島細胞功能兼顧本
 
大林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陳品汎醫師表示,共享門診目前比較偏重於糖尿病的衛教,因為糖尿病它會進展,根據英國糖尿病前瞻研究,每年胰島細胞功能都會衰老4%,所以它是需要調藥,功能不好的時候,也需要打胰島素,希望病患能早一點將血糖控制下來。任何一個慢性疾病都希望能早一點控制好,但是糖尿病比較不能等,晚兩年控制好跟一年、三年、五年控制好的,體內胰島素功能會有不同,用藥就會有差。
 
目前胰島素是糖尿病最大的根基,門診共享就是要讓病人了解,而不會害怕打胰島素,就是身體缺什麼就補什麼,很像打營養針的概念,如果你缺這個營養,你還是要補充它,我們高竿的治療是盡量不要讓它到最後一步破很大洞時再補,只是當有需要時,一點小破洞時,就用胰島素去稍微調養救援,愈早使用效果愈好。
 
醫師能做的是盡量讓胰島細胞功能保留,希望在很早的時候,短暫的做胰島素的救援,或者是我們叫做顧本療法,把它暫時失效的功能恢復回去。
 
所以打胰島素就是能夠讓它疾病進展趕快減緩下來,打胰島素的,他的用藥比較少,代表體內胰島細胞的功能比較好,所以你的用藥比較少。
 
 
多重選擇醫病共享決策(SDM)
 
糖尿病病人可以在增加藥物或胰島素中間做抉擇,這也是決策共享,陳醫師說,「醫院沒有要病人一定要打胰島素,但希望血糖趕快控制好,這是兩條抉擇路,醫生跟病人講清楚優缺點,在這個血糖又開始控制不佳的節骨眼,他可以打胰島素,他如果不願意打,你也不能逼他打,但是就是讓他知道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可能會有的合併症,讓他們了解要再次把血糖控制下來,藥物的使用也會比較多,一般是就等到藥物用到最大量時,再來使用胰島素治療。」
 
大林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也在去年加入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以一對一的共享方式,以病人為中心的臨床醫療執行過程,兼具知識、溝通和尊重此三元素,讓醫生、病人在進行決策前,能夠共同享有現有的實證醫療結果,提供病人所有可考量的選擇,達成醫療決策共識,這也讓糖尿病病人能有更多的選擇,而共享門診則是多對多共享方式,各有優缺點。
 
陳品汎醫師表示,「糖尿病共享門診」這樣的方式更能引起所有病友的共鳴,也讓治療效果更好,希望每個糖尿病病人,都能將血糖值及早控制得很好。
Shar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