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標 靶 治 療

作者: 
呂明錡醫師

標靶治療是什麼:

針對疾病關鍵的致病機轉,設計治療藥物,準確的針對目標, 減少其他正常細胞的傷害

1.傳統的免疫抑制劑,整個免抑系統不論好壞都會受到影響

2.已抗腫瘤壞死因子為標靶的治療為例

3.由於現在突飛猛進的生物科技之賜,科學家已知道腫瘤壞死因子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炎反應中扮演重要而特殊的反應

4.設計特殊的蛋白質來阻斷或去除腫瘤壞死因子

5.在臨床上,很快的應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身上,並且得到很好的效果,如復邁及恩博

標靶治療目前發展方向及目標

1.干擾細胞激素功能

TNF(腫瘤壞死因子)之抑制劑,現在台灣上市的有Etanercept(恩博)Adalimumab(復邁)等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乾癬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皆有很好的效果,IL-6之抑制劑也即將在台灣作第三期之人體臨床試驗,另如IL-1抑制之藥物也在國外陸續上市。

2.T細胞活化第二因子之抑制劑

經由阻礙T細胞活化第二因子costimulation molecule之功能,可抑制T細胞之活化。這些共激分子(costimulatory molecules)能調節T細胞活化及依賴T細胞之B細胞功能,進而影響免疫反應。目前在台灣進行類風濕關節炎及系統性紅斑性狼瘡人體試驗者有Abatacept (CTLA4-Ig),在國外已被允許使用於類風濕關節炎。

3.B細胞之消除

在台灣上市的有Rituximab(莫須瘤)anti-CD20抗體,CD20pre-B細胞上表現,使用Rituximab可消除B細胞,現可用於TNF抑制劑無效之類風濕關節炎,SLE之治療正在進行人體試驗中。

4.其他

LJP394,其學名為abetimus,其組成成分為一個沒免疫活性的平台加上四個雙股DNAepitope(像四條手臂一樣),這四條手臂都可以可以和血液中的抗雙股DNA抗體結合,可以有效的降低血液中抗雙股DNA抗體的濃度,有關LJP394的研究目前仍在進行中。尚有科學家針對訊息傳導的分子在設計藥物。

標靶治療不是實驗品,而是經嚴格審查後上市的藥物

1.均經過三期嚴格的臨床試驗檢視,至少數千位患者的臨床觀察,並且經過美國FDA認證

2.比如恩博自西元1998年上市,復邁西元2002年上市

3.而在臺灣有少數的標靶治療是處在第三期的臨床試驗階段,不過均要醫師詳細解釋,患者同意後簽署受試者同意書才可以使用,並且需定期追蹤。

標靶治療並不是萬靈丹

1.以常用的抗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為例,細菌感染如Listeria monocytogenes, Klebsiella(克雷氏菌),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肺炎鏈球菌) Histoplasma capsulatum(黴菌)感染率均會增加

2.Mycobacteriu tuberculosis(結核菌)的感染增加在台灣是個嚴重的問題,可以是以前感染過再度活化或是比較容易感染到。

標靶治療尚有其他潛藏的風險,以抗腫瘤壞死因子之藥品為例

1.腦部病變(demyelinating change)

2.癌症尤其是淋巴癌

3.加重心臟衰竭

4.可能導致自體免疫疾病

適當的因應措施可以減少其副作用

1.使用前先做胸部X光檢查排除舊的肺結核病變

2.考慮使用新的試劑來早期偵測結核的產生

3.病人若有合併感染應先停藥

4.開刀前應適當的停藥

5.追蹤血清學的變化

正確的態度來面對

1.嚴重的關節疾病或系統性自體免疫性疾病除了帶給患者疼痛外,更會造成其平均壽命的減少,可達十年以上。

2.傳統的藥物約只能控制60-70%患者的病情。

3.新的標靶治療的藥物不但可以大幅改善這些藥物無效患者的症狀,更可以增加其平均壽命。

4.因此在醫師正確的評估下使用,可以帶給病人很大的福祉。

台灣的現況

1.應用最普遍的是抗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可以使用在類風濕性關節炎,幼年型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貝賽氏症,成年型史迪爾病,多發性肌炎,血管炎上。但是只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幼年型關節炎健保局有給付,且需要事前申請及審查。

2.Rituximab(莫須瘤)可以使用在傳統藥物療效不佳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或系統性紅斑性狼瘡的病人,但是健保局目前不開放給付。

3.醫療保險制度正面臨高價標靶藥物衝擊的窘境,在醫院總額的框架中,快速開放各種標靶治療藥物的給付,雖然可以彰顯政府美意,卻為醫界帶來不堪負荷的危機,藥商、病友團體,甚至健保局本身的發言,均有意無意的鼓勵病患,向醫院與醫師提出要求即可。

未來的展望

1.標靶治療可以成功控制許多難治之免疫風濕疾病,或是給予其很大的希望

2.但是昂貴的醫藥費是一大問題

3.如何以健保局有限的資源獲得最大的臨床價值,值得大家共同深思

Shar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