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淺談失眠

作者: 
楊淑如醫師

 

睡眠和飲食一樣都是基本生理需求,每一個人都需要睡眠。所以照理說人不應該失眠,但實際上「睡眠障礙」卻是門診患者最常見的主訴之一。大多數的「失眠症」是屬於次發性,也就是導因於其他各種不同的生理或精神疾病,找不到病因的「原發性失眠症」比率僅在10%以下。
然而怎樣才算是一個正常的睡眠現象呢?其實人體生理節律的形成是十分複雜的,主要受到腦幹和邊緣系統的「網狀賦活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及身體各機能相互協調影響。不過正常「睡眠需求」有很大的個別差異,少則四
.五小時,多則將近十小時,但大多數人的睡眠時間約是六.八小時。
睡眠分為兩大類:快速動眼睡眠及非快速動眼睡眠,而非快速動眼睡眠期又分為:
﹣淺睡期:第一期睡眠,第二期睡眠
﹣深睡期:第三期睡眠,第四期睡眠
在正常的睡眠週期中,「非快速動眼期」約佔所有睡眠時間的75%,其中淺睡期(第一期佔5%、第二期佔45%)約佔50%,熟睡期(第三期佔12%、第四期佔13%)約佔25%,之後則是「快速動眼期」約佔所有睡眠時間的25%。正常情況是由「非快速動眼期」第一期循序進入第四期,睡眠由淺而深,而在「快速動眼期」之後,又進入「非快速動眼期」第二期,如此週而復始,約一至一個半小時循環一次。
睡眠的前半夜以「非快速動眼期」第三、四期的熟睡期比例較多,較熟睡不易被吵醒;後半夜的「快速動眼期」時間延長,第三、四期消失,天亮前會有短暫的清醒。
那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算是失眠呢?是不是只要我睡不著都算?其實失眠又分為下列幾種情況:
l   入睡困難:到了夜晚就擔心會失眠,焦慮緊張、胡思亂想、坐立不安,以焦慮症的患者最常見。
l   維持睡眠困難:睡眠很淺,一點點聲響或光線就覺醒。
l   睡眠品質不佳:主觀地認為睡眠不好,不能熟睡或頻頻作夢,或是雖然有睡覺,卻仍然沒有精神。
l   過早覺醒:半夜或凌晨醒來,輾轉反側,難以成眠,臨床上以內因性「憂鬱症」患者最常出現。
那如果我睡著之後有作夢,是否就算是睡眠品質不好呢?這樣說似乎又不太恰當,「做夢」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快速動眼期」時期被喚醒,通常有做夢的現象。若前一天沒睡好,則隔天「快速動眼期」比例會大幅增加。「做夢」是正常睡眠的一部份,不等於失眠,夢的內容則與情緒狀態、白天的生活事件、夜裡睡眠的環境等因素有關。
而在臨床下失眠的患者常見的誘發原因,則可分成造成暫時失眠及慢性失眠的原因。通常暫時失眠的原因有可能會是壓力、或改變睡眠環境或是就寢時間、也可能是因為疾病的影響,而在這些因素消失後,失眠的情況可望改善。但如果是慢性失眠的話,則會是比較困難的,其可能的原因有和身體疾病相關、或與病痛及藥物有關、也可能和精神疾病相關。以下就讓我們稍微了解一下這之間的關係:
1.          失眠和身體疾病相關
l   失眠症:患者有較高比率的身體不舒服症狀,但真有身體疾病的比率並不多。
l   類身體症狀:失眠者經常抱怨身體不是,比如:頭痛、胸口發悶、呼吸困難、心悸、胃腸不適、肌肉酸痛,這些症狀常常是誘發「失眠症」的「精神官能症」本身諸多症狀之一。
2.          病痛導致失眠
l   人很容易因為身體的病痛或伴隨而來的擔心、焦慮、憂鬱等,導致失眠症。
l   心臟病患者可能因為對疾病的焦慮、疾病本身造成的疼痛、代謝異常、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的副作用等而失眠。
l   其他疾病,例如氣喘病、胃腸潰瘍、慢性腎病、內分泌疾病、關節炎、神經科疾病(帕金森氏症)及過度肥胖症等,均容易引發失眠症。
3.          失眠與藥物
l   許多食物或藥物的成份可能導致失眠,例如:咖啡因(茶葉、咖啡、可可等飲料)。
l   安非他命類:提神藥物、減肥藥物等。
l   酒精少量有興奮作用,多量有安眠作用,酒癮患者一旦不喝,會有戒斷症狀。
l   麻黃素:如某些感冒藥的成份。
l   其他:氣喘藥、消炎藥、偏頭痛藥物、高血壓藥物、
l   治療過動兒的藥物等,均有可能引發失眠。
4.          失眠與精神疾病
據醫療研究報告指出80%的失眠症和精神疾病有關,失眠也是許多精神疾病所呈現的主要症狀之一。如:焦慮性疾患、憂鬱性疾患、躁症、精神分裂病、酒癮或藥癮、器質性腦症候群、其他精神疾病可能伴隨有不安、焦慮而導致失眠。
如果說我目前有了失眠問題的困擾,要怎麼辦呢?目前常用的治療方式如下:
環境治療:
l   正確的認知:老年人的睡眠需求較少,是正常的生理變化,不用過度擔心。
臥室及床只做睡眠用,不要在床上看報紙、電視、讀小說等,不要躺在床上想東想西,真的有睡意再上床。
保持臥室的舒適。
盡可能定時就寢及定時起床,養成規律的睡眠型態。
找出自己最適當的睡眠時數。
每天適度運動,但是不要在睡前做激烈運動。
尋找適合自己的可幫助入睡的活動,如洗熱水澡,做柔軟操等。
l   錯誤的認知:午睡或白天補睡。
晚上做激烈運動或刺激的活動。
傍晚喝含咖啡因的飲料(咖啡、茶葉)。
太晚進食或睡前喝太多水或飲料。
空肚子上床。
上床前一小時喝酒。
藥物治療:
l   「藥物治療」不等於服用安眠藥。在決定使用安眠藥物之前,應先針對可能引發失眠的各項身心疾病詳盡完整地評估。藥物治療的原則:能夠不用藥就盡量不用藥,先使用環境、生理、行為、心理等層面的處理方式,針對失眠的病症和原因,給予特別的處理。
l   必須使用安眠藥時,選擇安全性高、副作用少、不影響隔天工作的藥物且盡量以短期使用為原則。
l   在使用安眠藥時,仍須給予環境、生理、行為、心理等層面的處理,以建立良好的生活節奏及適度的運動習慣。
行為治療
l   失眠症患者容易對外在環境的刺激產生制約反應,無法放鬆自己,導致失眠。可透過放鬆技巧訓練,生理回饋訓練等,學習放鬆全身的肌肉,控制自己的呼吸、心跳等,來減輕焦慮,紓解緊張,經由對睡眠環境、外在刺激的操控,除去引發失眠的不良刺激之制約反應,及尋找能幫助睡眠的新的制約反應。
心理治療
l   失眠症狀通常伴隨著各種壓力事件與複雜的心理因素,如能適當處理將可發揮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