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創新微創手術 嘉惠椎間盤炎病人

佛教大林慈濟綜合醫院新聞參考資料︱2009/7/15

 


 

創新微創手術嘉惠病人  簡瑞騰醫師發表論文盼推廣

 

 

細菌性椎間盤炎,傳統手術作法,須在病人前胸後背各開一個傷口,分別進行清創及固定融合,大林慈濟醫院外科醫師簡瑞騰創新術式,只須於病人背後施術即可治癒,有傷口小、癒合快、減少併發症等優點,五年多來累積近卅個成功病例,於日前在全球脊椎大會上發表論文,深獲國際肯定。簡醫師期盼推廣新術式,嘉惠更多病人。

  

    病人罹患細菌性椎間盤炎合併骨髓炎,通常會出現發燒、背痛、神經痛、下肢無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狀,嚴重者甚至可能導致癱瘓。以往治療這種病人,依照教科書或是老師的教導,都是先由胸前開入進行清創、植骨後,同時或先後,再由病人後方另開一道傷口,進行固定融合手術。全部的手術耗時約五、六個小時,病人須忍受二道傷口,且住院天數長、費用增加。

 

大林慈濟醫院外科醫師簡瑞騰創新術式,僅由病人後方切開進入,先將椎板切除,再經由神經孔進到前方脊椎盤,將壞死的脊椎盤刮除,順便把感染膿瘍清除,脊椎中留下的空隙,則利用刮除的椎板骨末加入消炎藥粉混合均勻後,以自體移植骨填入融合,最後再做固定。

 


    簡醫師表示,發展出這個新術式其實是個「美麗的錯誤」;因為在2004年的時候,有位病人因為罹病初期症狀並不明顯,診斷為一般骨刺,就由後背開入要進行切除,沒想到在多節骨刺中發現有一節患有椎間盤炎,既然已經由後路,也不能再由前路,就嘗試由後方處理病人前方感染的病灶,沒想到治療效果相當不錯,病人在兩週後就康復出院。   

 

    簡醫師強調,這個新術式不難施作,重點是觀念的突破,突破傳統術式處理前方感染膿瘍病灶一定要從前路的觀念。他說,他在兩年前在全國脊椎外科醫學會發表,還曾飽受同儕的質疑,但他從2004年至今已累積近30例病例,病人預後都相當良好,並不曾發生病人復發的情形,而手術時間只有傳統術式的一半約三小時,病人少一道傷口,住院天數及費用當然相對節省,應該值得推廣,可以造福更多病人。

 

Shar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