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巴金森氏症失智症

     失智症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其中最廣為熟知的失智症成因是「阿茲海默氏症」,有一半以上的失智症患者可以歸因於阿茲海默氏症,所以一個常見的迷思是把這兩個疾病劃上等號,認為所謂的失智症就等同於阿茲海默氏症。近年來,醫界更注意到有高達百分之二十到四十的巴金森氏症患者也會合併有智能減退的情形,國際神經學會提出了一個新的疾病名稱--「巴金森氏症失智症 ( PDD)」,來提醒醫師注意這個過去被低估、忽略的失智症成因。

     「巴金森氏症失智症」顧名思義是指原來已經被診斷為巴金森氏症的患者,隨著病情進展,出現智能減退的現象。因為巴金森氏症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是肢體僵硬、動作困難、手腳不自主的震顫抖動、姿態不穩等運動方面的障礙,所以常常忽略病人也出現智能方面的退化;再加上這一類的病人常會有反應較慢、表情淡默、合併輕度憂鬱的傾向,所以當巴金森氏症的患者出現記憶力減退及其他智能退化的情形時,家人較不容易查覺,也很容易被臨床醫師誤認為是憂鬱症或巴金森氏症的症狀之一,因而錯失診斷良機。

        最近的研究結果顯示,巴金森氏症的患者如果合併有失智症,比起單純只有運動症狀的巴金森氏症患者死亡率增加兩倍,且生活品質較差,有較高比率會被送到安養中心或慢性醫院等安置機構,也會大幅增加家屬的負擔及挫折感;因此醫界日漸注意到及早診斷「巴金森氏症失智症」的重要性

    哪些巴金森氏症的患者會合併有失智症呢?目前已知的危險因子有:年齡較老、巴金森氏症的運動症狀較嚴重(尤其是肢體僵硬、姿態不穩、步態困難這三項病徵較嚴重者)、男性、合併有憂鬱或精神症狀、合併有輕度智能減退。具有以上這些危險因子的患者是巴金森氏症失智症的高危險群。要診斷「巴金森氏症失智症」並不需要影像檢查(如腦部磁振照影或斷層掃瞄),也非抽血可以診斷,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臨床醫師的判斷及一些神經心理測驗,國際運動障礙學會在2007年提出診斷依據,建議醫師對可能的患者進行以下檢查:簡易智能狀態測驗 (MMSE),以及測定注意力、執行功能、及視覺空間感等能力,希望提高醫師診斷此一疾病的準確率。

        巴金森氏症失智症的患者臨床表現與阿茲海默氏症有些不同,前者記憶力減退的程度較為輕微,且較少對人、時、地等定向記憶出現障礙,不過兩種失智症背後的病理機轉有部份相同之處,在這兩個疾病中,患者腦部的乙醯膽鹼系統都呈現某種程度的退化及神經元凋亡,因此臨床上用來治療阿茲海默氏症的乙醯膽鹼抑制劑也對巴金森氏症失智症的患者有效。用來治療巴金森氏症運動困難的藥物中,有好幾項都可能加重病人的智能障礙甚或引起譫妄或混亂等現象,這是因為巴金森氏症失智症的患者腦神經本來就有退化的情形,比起一般健康人或其他巴金森氏症患者,對於這類藥物特別敏感,有更高的比率會出現不良反應,也因此這類病人的藥物調整需要更謹慎且緩慢,醫師與病人之間的配合也更為重要。

    智能減退是帕金森氏症患者常見的病徵之一,及早診斷和及時用藥對這類患者生活品質有益,臨床醫師及家屬可多加留意,幫助患者得到更佳的醫療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