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肺癌與肺結核診斷只在一線間 對症下藥才能有效解除病苦

 

 

 

 

大林慈濟醫院新聞參考資料2005/4/12

 

 

肺癌與肺結核診斷只在一線間 對症下藥才能有效解除病苦

 

 肺癌已高居國人主要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而肺癌種類中的肺腺癌更因容易早期轉移、不易發現等特點而讓人聞之色變。日前一名「肺結核」病人在服用肺結核藥物半年都未見起色下,經衛生所轉介到大林慈濟醫院確認病症,結果發現已是肺腺癌第四期。胸腔內科主任賴俊良表示,肺結核與肺腺癌的誤診時有所聞,由於病人會咳嗽、喘,以及肺部的發炎現象容易誤診為肺結核,但是除了發炎位置有差異外,當服用肺結核藥物一段時間無效後,或著常咳出像水一樣的痰時,便應特別當心。

 

 這名病人在半年前因為出現咳嗽、胸痛以及會喘等現象而就醫,賴俊良表示,從病人提供當時就醫所照的X片中來看,有點像是肺結核會出現的慢性發炎現象,但其實仔細再看,會發現並不是肺結核的好發位置。而病人也就此吃了半年的肺結核藥物。他指出,民眾要注意的是,服用肺結核藥物可能變好或變得更糟,病情不會沒有改變;尤其,這類藥物可能對腎臟、視神經造成副作用,大意不得。

 

 肺腺癌在過去僅佔各類肺癌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到目前已逐漸增高至二分之一,值得大家的重視;而其早期轉移、四處擴散的特性,當發現罹患時通常已經到了末期、癌細胞已經轉移到骨頭,也影響治療的效果,通常到了第四期的病人,一般僅有四到六個月的存活期。賴俊良指出,尤其這次的個案是肺腺癌中較特殊的類型,並不是以常見的腫瘤來表現,並沒有肺塌掉、淋巴結或骨頭被吃掉等情況,而是癌細胞浸潤在肺泡裡,進程很慢,當肺泡積水、發炎,出現一整片白掉,像是「枯葉蝶」般發炎的狀況。

 

 由於肺癌的病人抵抗力差,確實容易讓潛在的肺結核復發,賴俊良說,兩者是可能並存的,因此確實掌握病症並加以治療是很重要的。例如只針對肺癌作治療卻漏了肺結核,可能會因為肺結核的高傳染性,將對更多健康的民眾造成威脅。

 

他指出,與過去治療效果不佳相比,目前新的「標靶治療」方式能獲得較好的控制,這種化學治療主要是去了解細胞繁殖的分裂與機轉,然後將關卡鎖死,讓腫瘤在無法進展下自行死掉,與國外僅有百分之十的控制比率相比,在台灣可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因此只要能提升檢查的正確率,便可對肺腺癌病人帶來更多的生機。

  

Shar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