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 跑得快
撰文‧謝明芳 攝影‧顏霖沼
曹汶龍年近七十,著力於失智症社區照護領域;保持如頑童的赤子之心,看到記憶保養班有不一樣的課程,親自下場體驗。 |
看到「曹爸」為了理想勇往直前,
為理師劉秋滿說,
身為年輕人,應該要更努力!
一身輕便的運動服裝,讓清秀臉龐顯得更加青春洋溢,劉秋滿的抹抹微笑,鼓動每一雙失了記憶的眼眸,再次靈活起來。
「阿嬤,早!我幫您量一下血壓。」這一天,劉秋滿與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團隊來到嘉義縣溪口鄉游東村的長照樂智學堂。上課前,她為每位阿公、阿嬤量血壓和體溫,時而俯身或坐下與他們聊聊近況。
九十三歲輕度失智的江阿嬤,為學堂裏最年長的學員,近日退化快,行走時都忘了要抬腳。「雖然許多事她不記得了,卻能記住來學堂時的氛圍是快樂的。」陪伴失智長者多年的大林慈院神經內科主任曹汶龍,醫療專業和細膩心思,教他忍不住想和團隊分享他的觀察與感受。
近七十歲的「曹爸」,在劉秋滿眼中也是一位長者,但這一位長者很特別,老是充滿活力、老是滿臉笑意、老是有許多失智症照護模式在腦子裏……
曹主任「人老心不老」的服務精神,令劉秋滿敬佩不已,也很欣慰能在這樣的醫師長者身旁學習。
關懷焦點在家屬
二○一三年,劉秋滿調任大林慈院失智症中心個案管理師;原本為了多陪陪家人、換個不需輪夜班的工作,未料卻變得更忙碌,「這都是過程,重要的是我在當中學習很多實務經驗,也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
前六年的病房經驗,照顧對象雖是老人家,但都是屬於正常退化;轉任失智症中心後,劉秋滿得重新調適,「通常會來就診的病人已算嚴重,而且愈來愈退化。」她深感無力。然而,隨著失智症團隊一步一步向前行,她的心緒也隨之轉變,「我們對這些失智症長者幫助不大,但我們能幫助這些照顧的家屬,讓他們有支持、受鼓勵,甚至依他們的需要給予協助。」
照顧失智症長者是一條很長的路,「我們多關照家屬,相對地,家屬面對失智長輩時能更有能量。」只要家屬有任何問題,打通電話至失智症中心,劉秋滿都不吝給予協助;難免遇到家屬因照顧壓力而有情緒,她就是傾聽,有時提供的建議對家屬或許不實用,但家屬們的「心聲」已被聽見且安慰。
「我們是多重角色,時而扮演傾聽者、時而扮演教導者;而且更能接受、同理他們的處境,畢竟我們只有幾十分鐘的陪伴,家屬們卻是二十四小時照顧。」
不只照顧心境,也注意家境。五十多歲的吳先生,一個月的薪資兩萬多元,考量每月所得與請看護照顧媽媽的支出相當,於是提早退休。劉秋滿說,「他們能領的還有媽媽的身心障礙補助款,我們則協助提供其他的社會補助資源。」
大崎村記憶保養班每月上課一次,劉秋滿帶動學員動手做出繽紛的紙黏土。四年來,劉秋滿從護理師轉任個案管理師,走出醫院又成為記憶保養班的講師,更進一步進修社工學程,希望用更多的專業造福失智症長者。 |
有夢想就去闖
成立社區關懷據點也不容易,拜訪村里長過程,有些支持、有些沒有意願。有一陣子,一些長者覺得自己被污名化,而不願參加活動,但團隊們的愛並未停歇,這分真誠也感動了長輩們。
「社區的爺爺、奶奶很可愛!我喜歡與老人家在一起,他們也很期待我們每一回的到訪。」劉秋滿一路東奔西跑,從最初的無力感,漸漸地自我肯定;她也持續充實專業,在職進修社工系碩士班,「臺灣的長照還無法像國外那樣完善,我期待未來能建立起完整的長期照護模式,這是我的目標,也是幫曹爸實現理想。」
受到曹主任「有想法就去闖」的鼓舞,劉秋滿勇往直前,「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雖說有些事情要靠運氣,但我覺得把握機會更重要。」
白天上班、晚上上課、回到家照顧孩子們,加上課外實習,休息時間被壓縮,三十多歲的劉秋滿笑說,臉上都長出青春痘了。「看到曹爸的精神,自己是年輕人,應該要更努力!」
原文網址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