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記起我名字
吳耀宗 北港記憶保養班學員家屬
撰文‧楊舜斌 攝影‧顏霖沼
吳耀宗替阿公安排了多種體適能活動,像是踩踏四輪協力車,還有散步澆花等。每天早晨上班前,他就會騎車帶著阿公繞一圈。 |
他自告奮勇回到鄉下照顧阿公,
考驗比想像得多;
阿公不會康復,但身體健康多了,
最令人開心的是
阿公喊得出他的名字……
如果你知道阿公失智了,會選擇怎麼做?今年三十歲的吳耀宗,幾年前就面臨這樣的情境,而他做了大家意想不到的決定。
吳耀宗在國小前,由雲林的阿公照顧,之後才和父母到北部定居,因此和阿公感情深厚。約莫六年前,阿公被檢查出罹患失智症,常常會忘記回家的路,隨著病情日益嚴重,家族長輩決定讓阿公北上,在幾個孩子家輪流居住、照顧。
吳耀宗上網查閱醫療資料,得知經常變換環境,容易加重失智症患者的病情。他自告奮勇表示願意放下北部的工作,回老家謀職並照顧阿公,讓阿公留在熟悉的環境裏生活。
「其實爸爸本來不同意,因為大家對於醫療的看法都不太相同。」吳耀宗坦言,當他開始照顧時,才知道考驗很多。例如阿公腎臟功能不好,雙腳容易水腫,就會被質疑照顧不完善;有鄰居也會建議帶阿公去收驚、喝符水等等。
雖然某些方法,在受過藥學教育的吳耀宗眼裏感覺不可思議,但是會妥協,畢竟大家是想要幫上忙。
阿公是屬於中度失智,吳耀宗最初照顧的方式比較嚴格,要求阿公每天的運動量、吃哪些食物,所以兩人互動沒有很好;二○一六年,習慣看診的醫院向他介紹大林慈院失智症中心在社區開設記憶保養班,也許可以帶著阿公去試試看。
「靠著藥物,效果有限;直到來這邊,才是真正的開心。」吳耀宗分享,原本在家都不說話的阿公,竟然開口表達,也願意跟著講師做動作,讓他十分驚訝,而他也在這邊學習到更多的照顧技巧。原本只有每週五在北港記憶保養班上課,現在週三他也開車載著阿公到溪口樂智學堂上課。
記憶保養班內,學員家屬相互關心對方的家人,就好像自己的親人一樣。 |
在家裏,他嘗試使用精油療法,幫阿公推拿按摩。如果他的工作要值晚班,當天上午七點就會開始陪阿公健身,手勾著手,帶阿公走庭院、澆花、玩傳接球,甚至還買了一臺四輪協力車,可以騎出門運動兼看風景;阿公白天活動量充足,晚上就不會吵著要出門,比較容易入睡。
即便老人家的動作十分緩慢,吳耀宗總是耐心陪伴,祖孫倆的感情也愈來愈好。最令吳耀宗開心的是,原本阿公要思考很久才能喊出他的名字,但現在記得很清楚;血壓、血糖、血脂三高症狀,也在他的飲食規畫下逐漸正常;他還挖掘出阿公唱歌的潛力,讓家人回來看到都很驚訝。
縱使照顧過程中有太多未知,吳耀宗也漸漸看開,盡最大的努力,讓阿公每一天都能過得開心。
失智症患者的家屬
如何調適心態?
許麗麗(中正大學兼任諮商心理師):
照顧失智者的家屬,心臟真的要夠強,才能經常去面對病人無理的指責,要學著不將這些失去判斷的語言放到心裏。
其實願意照顧失智症病人的家屬,都不在乎自己付出多少;而是他們做了這麼多,旁人能不能理解和支持?有時患者因病或不安全感而說出令照顧者失去判斷的指控,若能有其他家屬的體諒支持,照顧者才會有動力繼續下去;其他家人絕不宜與病人再一同指責主要照顧者,也不宜以傳統的孝順來批評。
讓病人自己動手做是為了讓其能力及體力不致退化得太快。如果真的遇到指責,其實不用太過在意,照顧者只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夠了。 (整理/楊舜斌)
原文網址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