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保養班
撰文‧楊舜斌 攝影‧顏霖沼
失智症長者就近上學去,在社區的記憶保養班繼續學習人生另一堂課。 |
罹患失智症的長輩,更不該在家發呆,
十個社區「記憶保養班」,
邀他們就近活化還有的身體功能;
雖然會遺忘,但也會產生新的記憶,
一個快樂且有尊嚴的回憶。
每週一、三,嘉義縣溪口鄉游東村的社區活動中心總是特別熱鬧,早上八點起,就會有揹著紅色書包、身穿黃色制服的阿公、阿嬤陸續到來;白髮蒼蒼的他們,有些由家屬載來,或是搭乘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的接駁車,住比較近的,幾個人就相揪走來上課。
這裏是衛生福利部的「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之一,在大林慈院失智症中心用心耕耘下成果沛然;於衛福部委託臺灣失智症協會進行的評核中,被評定為優等。
政府單位肯定這個社區照護模式,原本預計二○一六年十二月結束服務計畫,如今不僅將延續,並計畫在全臺增加一倍的據點,造福更多早期失智症長者。
大林慈院失智症團隊也由嘉義溪口鄉游東村「樂智學堂」出發,近三年來在雲林、嘉義、臺南與高雄開闢十處「記憶保養班」。二○一六年十二月初,團隊更受邀至臺灣失智症協會舉辦的「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成果分享會」,提供實務經驗。
「樂智學堂」學生活
梅山記憶保養班每次上課,會先由志工們帶動長者做體適能運動,舒展筋骨。 |
「來來來,這塊是什麼,猜對的我今天陪他回家喔。」被學員稱為「班長」的講師林茲蓉,是溪口鄉游東村「樂智學堂」的靈魂人物,即便她自嘲其實比較像是媽媽桑,因為要忙著「按捺」每位學員的情緒,不時跟他們耍耍嘴皮子,刺激一下他們的思考力。
林茲蓉說著流利閩南語,搭配誇張的動作和語言,像是電視購物臺的主持人,而這天的產品是「珪藻土」材質做的「吸水踏墊」。
一位阿公胸有成竹地說這是「菜砧」,另一位阿嬤用手在上面敲了半天,回答「塑膠菜砧」,逗得大家笑了出來。由於沒有人猜對,林茲蓉公布正確答案是「吸水踏墊」,還讓阿公、阿嬤們在上面噴水看效果,大家難以想像這塊硬邦邦的東西也會吸水,面露驚訝。
這堂課的目的是「認知訓練」。林茲蓉說,她希望課程與生活有所連結,所以特意找一些能夠新舊對照的日常用品來上課;例如反摺傘可以讓長者串起過去記憶中的傘,除了認知訓練,也能勾起懷舊情緒。
二樓,是長者開心上課的樂園,一樓,則是家屬們的避風港。他們知道親人在這邊是安全的,所以也盡情享受專屬他們的課程,或藉由專業講師的引導紓發壓力,或玩桌遊讓心境轉個方向,還包括親手調製紓壓霜、學習穴道按摩,放鬆緊繃的情緒。
時至今日,家屬支持團體的成員們早就以兄弟姊妹相稱,當有人分享到哭了,會有人安慰;當有人迷惘該如何做,大家也會適時建議,就像是個和睦的大家庭,因為對方的苦,自己都經歷過。
|
|
家屬支持團體課程中,講師利用「桌遊」來分享合適的照顧心態。乍看無法放入的方塊,只要適時轉個方向,就能解決問題。 |
當失智症長輩上課時,家屬們在另一處靜謐空間進行情緒釋放的課程,在講師引導下傾吐照顧時遇到的不快。 |
社區力量驚人
游東村樂智學堂運作不久後,曹汶龍看到長輩們的焦慮指數改善、病情沒有快速惡化,卻感到憂心忡忡;因為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計畫最初設定三年,假使計畫不續辦,沒有政府資金挹注,據點難以為繼。
「好不容易老人家在這個學堂都活化起來了……」曹汶龍不捨這些漸有起色的長者,於是和臨床心理師許秋田商討,如何永續經營據點。他們決定從社區著手,協助體質健全的社區發展協會或是慈濟會所來開設記憶保養班,講師則由失智症中心來負責。
在民雄鄉衛生所黃綉娟護理長的引薦下,曹汶龍拜訪民雄鄉大崎村村長與理事長,雙方一拍即合。曹汶龍一邊協助培訓具有AD-8篩檢能力的志工,同時也在地方宮廟辦活動,為老人家檢測,如果發現異常,即進行家訪,鼓勵家人帶他們到醫院檢查,並邀約參加記憶保養班。
曹汶龍分享,鄉下老人很忌諱聽到「失智」,本來要命名為「記憶保養學堂」,但大崎社區發展協會鍾桂斌理事長建議他,鄉下習慣用蔬菜班、水果班等方式來命名,會更親切,所以定名為「記憶保養班」。
二○一五年六月開辦的大崎村「記憶保養班」,上課時間是每月第四週的週六上午,學員最初只有九人,迄今高達近四十人,每次上課約有近十位社區志工前來幫忙。
課程雖然九點開始,但老人家都很期待,常常七點多就到社區活動中心等待,因此志工也配合提早來工作。從有社區據點以來就擔任志工的何綵瑄分享,雖然她的父母早已往生,但來這邊就好像照顧自己的父母,看到長輩們開心,自己也很開心。
除了每月一次保養班,社區活動中心每週六均安排課程。關懷據點負責人吳光華執行長表示,課程包括彈力球、槌球、唱歌、手工藝等活動,有時也與中正大學或衛生所合作,請他們來帶動衛教課程。
大崎村鍾桂斌理事長說,自己的長輩也罹患失智症,所以他十分明瞭照顧者的辛苦;記憶保養班才剛開始,看不出太大成效,但更重要的是把觀念引進社區。
「有些人還沒到達失智,但我們可以提早知道,持續關注他。」鍾桂斌說,社區志工均參與過失智症衛教課程,回到各自的鄰里時,可以幫忙找出潛在的病人,並由失智團隊家訪評估。
和長輩一起動一動!
常見的失智症非藥物治療方式,有音樂治療、光照治療、懷舊治療、芳香治療、運動治療、認知治療、多感官刺激治療。在這些項目中,又以運動及認知的訓練最為有效;只要簡單的動作和材料,甚至只是出門走走路,也可以達到訓練的效果。
1.體適能訓練 羽毛球拋接:
| |
2.腦適能訓練 疊疊樂: 遊戲目的:訓練失智長輩的精細動作掌握能力及平衡感。
| |
3.心適能訓練 園藝治療之組合盆栽: 目的:訓練失智長輩操作與規劃實行的能力,同時也能療癒身心靈。 |
從一到十各有特色
有了大崎村的成功經驗,曹汶龍發現推動社區失智症防護網沒有想像中困難;「雖然沒有使用公部門的經費,但社區用自己的力量來照顧長輩。」
陸續成立的十個「記憶保養班」據點,均採取「一動一靜」的上課模式——先以體適能帶動活動筋骨,之後以腦適能及心適能課程讓學員動動腦,為早期失智長輩延緩失智症狀;而每個社區據點,也呈現了各自的發展特色。
臺南佳里區漳洲里「記憶保養班」,約有近二十位輕微失智學員,所帶動的體適能課程就是太鼓,讓狀況較好的長者跟著志工敲鼓,失智症狀較為嚴重的則是在後面揮動斗笠伴舞。這也是他們從慈濟臺南佳里聯絡處記憶保養班學到的方法,不但符合鄉親的喜好,也能和社區活動結合,讓失智者從中建立自信心。
漳洲里記憶保養班活動場地雖然沒有廚房,但角落放個瓦斯爐,志工們在長桌上張羅拿手菜,就是豐盛的午餐,讓剛活動完的長者飽餐一頓。蘇順政里長說,因應政府即將推動的「長照2.0」,原本每週一次的活動,逐漸增加為三次,未來希望週一至週五都能開課,如同日托中心,除了照顧失智症長者,還要進一步把獨居長者也關懷進來。
「如果有醫療做後盾,我們的照顧就會變成專業。」蘇順政里長很感謝曹汶龍帶著團隊進到社區,他說過去只能單純地服務長輩,現在據點如果發現疑似失智者,只要帶他們去搭每週二往返大林慈院的接駁車,在車上有師姊協助照顧,到了醫院,失智症中心也有人接力協助看診,讓他很放心。
張益榕社工師利用團體治療的方式,在梅山鄉成立「記憶加強班」,為學員進行個別化的課程,如園藝治療、音樂治療等,讓學員有更顯著的進步空間。 |
在溪口鄉,除了最早成立的游東村社區據點,在溪東村也開辦「老玩童健腦長壽班」,由臨床心理師許秋田負責規畫課程,透過體適能方案來帶動長者。
研究指出,經常性的運動對於輕微失智的人會有幫助。考量失智症長者無法記憶較複雜的動作,許秋田與中正大學教授及大林慈院復健科蔡明倫物理治療師,合作設計多種運動模式,訓練老人家的伸展、肌力還有平衡力。
除了與社區據點合作,失智症中心也把握慈濟本身的優勢,和慈濟會所與志工合作。如同慈濟雲林北港聯絡處,為記憶保養班設置了十二個功能組,動員近四十位志工來陪伴二十位學員。總窗口黃燕飛說,幾乎就是比照舉辦營隊的規格,有活動組、總務組、醫護組、陪伴組等等。
課務負責人陳淑美,是北港鎮好收國小的退休校長,和同樣是教職退休的先生林世清,長期投入特教領域,也是雲林縣家庭中心樂齡教育的黃金輔導員。陳淑美分享,當時聽到曹汶龍對他們講「政府還做不到的,就由我們來做」,於是決定從樂齡轉入失智領域,並且透過人脈,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退休教師。
北港聯絡處記憶保養班成立一年多來,師資團隊已擴展五十多人,大家輪流備課,有些老師甚至特地從臺中開車前來,因為在這邊他們看到了失智長者的快樂。
從保養班到加強班
雖然記憶保養班班級名額限制在二、三十人左右,但學員的記憶退化、認知障礙程度不一,也使得講師無法針對病況較為嚴重的學員,進行更具效果的治療方式。
二○一五年十月開班的嘉義梅山記憶保養班,即針對這些學員另行成立「記憶加強班」;負責人、大林慈院失智症中心社工師張益榕解釋,就是類似小型的團體諮商治療,上課時帶動園藝治療、音樂治療等課程,課後再讓他們簡單分享心得;每梯課程維持八週,增強長輩的自我肯定。
原本在家裏總是在睡覺的阿嬤,在臨床心理師及看護的協助下,畫出屬於自己的「禪繞畫」,除了紓壓,更讓他們發揮創意。 | |
漳洲里蘇順政里長(右)指導記憶保養班的學員,跟著太鼓旋律來擺動斗笠,這也類似認知治療與體適能運動。 |
同樣關注到小班治療的還有慈濟北港聯絡處,負責籌畫的是退休校長蔡國亮。「在慈濟,看到你,真歡喜,快樂過日子……」他一邊帶著學員念句子,接著將這些句子組成歌曲,帶動哼唱。然後讓學員在白紙上寫下名字,畫一個代表自己個性的圖形,並且引導學員自我介紹。活動看似簡單,但對這些失智長者卻十分不容易。課程的後半段,他讓志工協助長者,依照他下達的指令在地毯上動作。
六十三歲的蔡國亮,以往投身樂齡領域,現在轉向樂智,希望找出延緩失智長者退化的復健方法。他採用的是「認知課程」搭配「體智能板」的方式,讓學員口說、記憶、體驗。
「體智能板」是中正大學教授針對失智者新開發的教具,上面印有線條、數字、各種顏色的圖形,方便講師下達指令,引導失智者走到要求的定點,同時訓練認知及體適能。
蔡國亮認為,考量到失智長者無法負荷太多訊息,已經精簡課程內容,但實際上課後,認為還要再更少一些。不過即使如此,學員與家屬的反應都很好。
看到這些班級的成果,曹汶龍也很期待未來的發展。因為小班的推廣較為容易,只要能設計出一套適合的方法,訓練夠多的種子老師進入社區,就算是利用客廳也能開課。因此團隊積極跟中正大學社福系、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心理系等合作,提供教材讓他們參考與分析,以設計出更適合的課程。
大林慈院失智症中心成立滿四周年,在萬國戲院舉行音樂會,各地記憶保養班學員及家屬共襄盛舉,在這充滿懷舊氛圍的場地中,展現熱情與活力。 |
打造記憶樂園
二○一六年十一月十二日,大林慈院失智症中心在大林鎮的萬國戲院舉辦四周年慶祝音樂會,主題為「來去戲園回味阮仔人生故事」。
這不只是慶祝會,而是一堂「懷舊」課程。因為萬國戲院的內外充滿六零年代的風格,手繪電影海報、木製長椅,還有「公共場所應講國語」、「聽唱國歌立即肅立」等標語,讓人彷彿回到古早年代。
團隊籌備多時,並自製電影票發給學員及家屬,各個記憶保養班也摩拳擦掌,準備出場表演。兩百多位學員齊聚一堂,把偌大的戲院擠得滿滿,家屬們也忙著拍照留念,曹汶龍更是走到哪,就被拍到哪,大家搶著和他合照,簡直比大明星還受歡迎。
「結婚是靠媒人做媒的舉手!」「結婚時是坐轎子還是坐車?」擔任音樂會主持人的中正大學盧鴻毅教授,一開場就逗得大家呵呵笑,妙語如珠地問著在場學員當初結婚時的八卦。
「唱國歌,全體肅立!」隨著投影機播放出還是斑駁黑白影像的國歌,一些長輩忍不住紅了眼眶,因為這是屬於他們記憶中的音聲,不知道已有多久未曾再見。
北港記憶保養班的長輩們,將「兩隻老虎」改編為歡樂的「鳳梨西瓜」,帶動全場手舞足蹈;高雄後勁記憶保養班則是帶了兩部遊覽車的長者、家屬及志工,活力十足的彈力球演出,讓大家瞬間變年輕;大崎記憶保養班的長者,連續演出「瀟灑走一回」及「蝸牛與黃鸝島」兩首曲目。游東村樂智學堂的長者們表演「快樂的出航」,獲得「安可」聲不斷,於是應觀眾要求,再表演一遍。
整場活動,臺上臺下熱鬧滾滾,讓人驚訝於這些失智長者們的成長。人們常說要活到老學到老,但對這些失智長者來說,學習已經不是重點,而是他們在失智的病程中,究竟還能保有多少的笑容。
曹汶龍說,他常告訴團隊,在失智領域,大家都還很陌生,所以要耐心去找出失智者還有的功能,利用還有的功能去跟他對話,他就會感受到尊重,你也會感受到他們的笑容,因為在這邊,每個人都是用愛心來服務,所以他把這叫做「記憶樂園」。
也許這些老人家在社會中曾經因為反應慢了而被排斥,但在這裏都是一樣的;雖然會遺忘,但會產生新的記憶,一個快樂且有尊嚴的記憶,帶著這個開心的記憶直到最後。
記憶保養班據點
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目前在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四縣市設有十個記憶保養班據點,藉由與當地社區發展協會、慈濟志工等合作,為各里篩檢過或醫院轉介之失智症長者、輕微認知障礙患者,提供專業而自在的上課環境。學員在講師與志工協助下進行體適能、認知課程訓練,維繫日常生活能力,家屬也能在課程中學習照護方法。針對較嚴重的失智症長者,梅山鄉與北港鎮的記憶保養班另開「加強班」,以小團體方式進行個別化課程。
原文網址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