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是惡性的甲狀腺腫瘤。甲狀腺癌最常見的首發症狀是甲狀腺結節,有時,第一個跡象是摸到腫大的頸部淋巴結,更晚期,可能有牙疼和聲音變化。頸部結節最常見的的診斷方式為超音波,可以確認結節的存在及音波特性。

甲狀腺癌可以按其病理可以區分為:乳突癌(75-85%)、濾泡癌(10-20%)、髓質癌(5-8%)、未分化癌(低於5%)等等。濾泡癌和乳突癌屬「分化良好之甲狀腺癌」,比髓質癌及未分化癌之預後更為良好。在嬰兒期和童年高劑量輻射照射到頭頸部,已被證明者易患甲狀腺癌。

分化良好之乳突癌和濾泡癌,主要的治療為手術切除甲狀腺,再以放射性碘治療。放射性碘(I-131)是用於治療甲狀腺乳突癌、或濾泡癌手術後殘餘甲狀腺組織或癌細胞的最佳治療方式。患髓質癌,未分化癌,Hurthle細胞癌等的病人,卻無法受益於此一療法。有時體外放射治療,可用於癌症切除、切除後復發時、或以減輕骨轉移之疼痛。

有人說,如果一定要選擇一種癌症來得,會選擇甲狀腺癌,因為甲狀腺癌預後的是癌症中預後最好的。歐洲統計,整體相對五年存活率,女性為為85%,男性為74%。年輕人比年長的人預後較好。預後主要取決於腫瘤的類型和癌症的分期,第一期的五年存活率,不管是乳突癌、濾泡癌、髓質癌都是100%。乳突癌的二十年存活率可超過90%;濾泡癌的十年存活率約為80%;髓質癌的十年存活率約為60-70%;其中只有未分化癌的死亡率較高。在手術或碘-131放射線治療後一年內,應該每3個月一次抽血檢查甲狀腺素(T4)、甲狀腺球蛋白(Tg)或甲狀腺刺激激素(甲促素,TSH)的濃度。一年後則每6個月檢查一次,如果一切正常,兩年後可以改為一年一次。其中Tg可以作為乳突癌及濾泡癌是否復發的指標,因為甲狀腺被摘除後,就沒有甲狀腺的正常或癌細胞可以產生甲狀腺球蛋白,所以,只要Tg有升高,就要懷疑復發,並進一步檢查。而血中甲狀腺素及甲狀腺刺激激素則是作為調整口服甲狀腺素的指標。放射線碘掃描檢查也是必要的。而所有的癌症患者均應每半年做一次胸部X光檢查以查看是否有肺部轉移的情形。

髓質癌的患者則可追蹤甲狀腺降鈣素的濃度,以偵測癌細胞是否復發。核子醫學科初應用在甲狀腺癌的追蹤和治療上,為放射性原子碘的使用。在甲狀腺癌確定診斷並手術後,以小劑量2~3 mCiI-131做診斷性全身掃瞄,確定開刀是否開乾淨,有無轉移(但部分醫師省略首次診斷性掃瞄),再決定大劑量放射性碘治療的劑量。局部甲狀腺殘留為100mCi、淋巴結轉移為120~150mCi、遠端轉移為 150mCi。但肺部轉移的劑量要少一些,因為破壞的癌症細胞可能會死去、積水,造成肺功能喪失。大劑量治療後,還會順便做一次全身性的掃瞄,看是否有其他小劑量時看不到的轉移病灶。一般在做放射性碘治療前,會先停用人工合成的甲狀腺素二到四週,使甲促素(TSH)增高,增加I-131的攝取療效。如果病人的狀況不好,可以不停藥,而使用人工合成的rhTSH(Thyrogen)來替代,使身體自然的甲狀腺素和TSH都高,避免甲狀腺素低下的副作用。

 

分享

Shar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