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健康問與答

登革熱在臺灣早期又名斷骨熱、天狗熱,中醫稱為斑痧,自1779年中始有登革熱病例的描述,到1869 年方命名為登革熱(Denguefever)。

1906 年發現埃及斑蚊為媒介昆蟲,1907 年證實病原體是病毒,1911 至1931 年間陸續證實白線斑蚊亦是媒介昆蟲之一。
 

登革熱的主要症狀為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骨頭痛、出疹或噁心、嘔吐等,潛伏期約3‐8 天(最長可達14 天),在病人發病前1 天至發病後5 天的這段期間,稱為「可感染期」(或稱為「病毒血症期」),此時期感染者若被斑蚊叮咬,則此斑蚊將感染登革病毒,病毒在蚊體內經過8‐12 天的增殖後,此斑蚊便具有傳染力,當它再叮咬其他人時,即可將病毒傳播出去,被叮咬的感染者經3‐8 天潛伏期即會發病,故以指標病例發病日(第0 天)起算,次一波病例最快可能在第10 天(‐1+8+3)發病,最慢則在第31 天(5+12+14)發病。

PrEP全名為Pre-Exposure Prophylaxis. 主要是指暴露愛滋病毒前使用的預防性投藥. 2012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正式核准Truvada成為暴露前預防性投藥的首選藥物. 使用時, 首先要確定使用者沒有HIV感染. 使用對象為伴侶為HIV感染者, 性工作者, 多重性伴侶, 從事危險性行為者. 停止服藥7天後, 預防感染的效果則會消失.

感染結核桿菌後, 並不是所有病人都會發病. 有部分的病人, 病菌會潛伏在人體中, 不會發病. 當病人免疫力降低時, 才會發病. 這類病人稱之為潛伏性結核.

潛伏結核並不會傳染, 但可以治療, 以減少將來發病的機會. 治療方式有兩種每天服用INH, 持續服用9個月或每週服用INH+RMP, 持續服用3個月. 後者不適用於12歲以下和懷孕婦女.

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是人類免疫缺乏病毒,俗稱愛滋病毒。感染後病毒會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 造成免疫力低下, 導致感染到原本不會感染正常人的微生物. 一般感染HIV病毒後, 隨著免疫系統的破壞, 大概10-12年內會發病成為愛滋病。

手部衛生是預防醫療照護相關感染,最簡單、有效且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世界衛生組織自2009年開始推動倡導「拯救生命:清潔雙手」活動,強調醫護人員在手部有明顯髒污時,應以洗手皂和清水洗手,若手部無明顯髒污時,可優先使用酒精性乾洗手液執行手部衛生。

貓抓熱為感染韓瑟勒巴通氏菌(Bartonella henselae)所產生的一種疾病. 家貓是主要媒介及傳染窩. 大部份的患者都有被貓(看起來健康的貓,通常為幼貓)舔、咬或抓傷的記錄. 臨床上會出現咬傷部位淋巴結腫大、疼痛及咬傷傷口形成紅色丘疹等情形。

流感症狀多樣化, 嚴重程度也有不同. 一般輕症則不需抗病毒藥物, 僅需症狀治療就會痊癒. 重症患者則應及早給予病患抗病毒藥物治療,無需等待病原學檢驗結果.

然而在某些特定病患得到流感時容易出現嚴重併發症. 這類病人則建議一律給予抗病毒藥物. 這類病人包括:

1. 5 歲以下的兒童

2. 65 歲或以上的老人

3. 長期服用阿斯匹靈的兒童和青少年

4. 孕婦

5. 有慢性肺、心血管、肝、腎、血液、神經、肌肉、或代謝疾病的成人和兒童

6. 服用免疫抑制(包括因藥物或愛滋病毒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的成人和兒童

7. 護理之家和其他慢性照護機構住民。

NDM-1是一種抗藥性基因,可以說是該基因所產生的酵素,是2008年底在印度新德里發現的一種新的乙內醯胺酵素(beta-lactamase),所以被命名為New Delhi metallo-beta-lactamase 1(NDM-1)。細菌帶有這種抗藥性基因,可對多種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尤其對通常被視為治療多重抗藥性腸道菌的最後一線抗生素(carbapenem 類藥物) 亦能產生抗藥性,所以被形容為超級細菌。

由於鄰近台灣的香港、日本陸續出現NDM1超級細菌個案,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為掌握NDM-1基因之多重抗藥性腸道菌感染症,於201099日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將該疾病公告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

目前NDM-1在腸桿菌家族裡最常見的兩種細菌:大腸桿菌、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兩種細菌上發現,不排除還會傳到其他細菌上。一旦被帶有NDM-1的細菌感染,目前除了克痢黴素(colistin)和老虎黴素(tigecycline )兩種抗生素可能還有效之外,幾乎無藥可醫,令人聞之色變。

* 聲明:所有衛教資訊內容僅供參考使用,無法提供任何醫療行為和取代醫師當面診斷,
            若有身體不適的情況發生,請您盡速就醫,以免延誤病情!